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05章(2 / 2)

蔡大人见皇帝脸都黑了,也不害怕,他管着国库,这还是他抠抠搜搜的省下的,不然只怕连这二三百万两都剩不下。

蔡大人不怕皇帝查,因此底气足,他不仅底气足,还打上了皇帝私库的主意。蔡大人可知道,鸿昌海盟一年给皇帝私库分润的钱银,至少有五百万之数,与其让皇帝拿着这些钱养后妃,不如充交国库,给百姓降降税。

想到此处,蔡大人就要张嘴,皇帝显然是了解蔡大人的性子的,也怕蔡大人打自己私库的主意,连忙道:“国库空虚,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皇帝先倒打一耙,追究户部的责任,想转移蔡大人的注意力。

但蔡大人是个执拗的,皇帝的这点转移注意力的小把戏,他根本不看在眼里,张口就将国库钱银花到哪里说了。

“年初的时候,各地兴修水利,支出了三十万两银子,这还是各地财政自费,才少拨了银钱。各地的河坝加固,花费五十七万五千两,每月,边疆军费粮饷一百二十七万,平安州平叛,忠勤伯那边钱粮饷银,二十余万两,现下忠勤伯上折子,叛乱将平,这个月的银钱便没有拨下去。河西、河北两地旱涝不收,赈灾钱银六十五万两……秋闱、春闱修缮各地考舍,拨下钱银五万七千两……”一笔一笔账报下来,大到几十上百万两,小至千百十两,皇帝听得头疼,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完了,私库保不住了!

果然,蔡大人报完账本子后,就道:“国库钱银这三百万两,还不敢妄动,就怕今冬会有雪灾,明年春初各地青黄不接,天时难控,这些钱动不得。现下,边疆这月的钱粮米银还没下发,国库已经没有了钱。边疆的银钱拖不得,陛下,你的私库那边……”提及私库,又转了话头道:“今年年初,鸿昌海盟了去年前年两年的税,税银一千三百六十七万,陛下你这边……”

现下,商户税收是二十税一,是总收入报税。

鸿昌海盟报税一千三百六十七万,毛盈利至少贰万万七千万余两,除去六到七成的成本,净利润应该有个一万万两。

其中皇帝私库占了一成半,说明这一次鸿昌海盟给了皇帝至少一千万的银子。

蔡大人算过了,再加上皇帝以前的存银,皇帝的私库里,应该有两千万的银子,他不贪心,要个七八百万两就成。

不过,蔡大人深谙砍价说价的原则,他一张口,就要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蔡大人漫天要价,皇帝坐地还钱,皇帝说自己还要奉养太后、太上皇,后宫的皇妃皇子公主这些,每年的花销不小,私库里的钱,拿不出多少。

蔡大人借机道:“后宫花销,节省不得,臣等也知晓。今年正逢选秀,既如此……”

这种情况下,皇帝还怎么说自己要选秀,直接回道:“三年一选秀,便停下,将这一部分的钱银节省下来,拨给边疆驻军。”

蔡大人立即应下,礼部尚书周大人立即出列应是。

皇帝心头一哽,你们倒是配合得挺好呀!

然后蔡大人又开口要钱,皇帝捏着鼻子,将一千五百万砍了三分之一,给了一千万。

六部看着户部有钱了,立马又上奏,自己这部门,哪个地方要钱。

特别是兵部,一开口,皇帝那一千万,就要走了六百万两银子。

蔡大人脸都黑了,但边疆驻军的钱银缺不得,因此捏着鼻子应了。

第122章 贾珍之死2

下朝后,皇帝都快心梗了。刚到手的银子,转个手就花出去了,放到库里,连个印儿都还没有留下,钱就没了。

皇帝真的要疯了,鸿昌海盟现下两年报一次税,每一次报税,户部就能估算出海盟的大概盈利,那不是说自己有多少银子,户部都知道,到时候……皇帝简直不敢想蔡大人会怎样撒泼打滚的要钱!

自己还是太穷了,皇帝想着该怎么来钱。

最后,皇帝还是选择了将王子腾召回,准备打下外番的小国。

鸿昌海盟那边回报,说是国内的能开荒的地方都开了,再开荒,就会损伤地脉风水。没有地,就没有棉花,就种不了桑树,养不了蚕,那海盟的收入就涨不上去。

海盟的收入涨不上去,自己的私库怎么增加,倒不如将外番的小国打下来,虽然那些地方贫瘠了些,但是圈地种植草场养羊还是行的。

换句话说,皇帝看上了番邦的土地。

徐乐得了消息,嘴角微微勾起,给王子腾去了一封信。

自己这一遭,也算是还了王子腾的“恩情”了。

只要王子腾打下了番邦小国,封侯封爵不在话下。

同时,徐乐也从皇帝的态度中,窥探出一些端倪,皇帝开始忌惮手握兵权的王子腾了。

现下,王子腾可不能倒下,鸿昌海盟发展得太快了,若是王子腾倒下了,没有这个“眼中钉”,皇帝的目光估计就会落到鸿昌海盟上。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