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68章(2 / 2)

皇帝皱眉,不耐烦听这一连串,就道:“只说国库能动的钱,还有多少?”

蔡珅道:“不足百万两。”实际上,至少还有两百万的余钱,但蔡珅只报不足百万两,就是想再从皇帝的私库抠一点出来。

皇帝脸色一下子黑了,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只剩这么些?去岁海盟缴纳的税银不少,秋收也没有亏欠,这些银子去哪了?”

蔡珅便一样样给皇帝报支出,封太子花了多少,去年的兵饷粮食花了多少,各地修建水利工程花了多少,北地灾荒又支出多少救济粮,一项项,听得皇帝心脏抽抽的。

这么些钱都花了出去,皇帝还不敢说什么,毕竟每一项都是必要开支,一项都省不得,算来算去,能省的居然是后宫的开支,但后宫开支走的都是自己的私库。

想到此处,皇帝脸又黑了,看着蔡珅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这老匹夫又打朕私库的主意!

皇帝正想说用国库的银子增修水利,那边礼部尚书周大人又道:“陛下,臣有本启奏,今岁科举的人数比往年更多,考舍还得增建。”自从两大海盟带了经济增长后,百姓有钱了,读书人就多了起来,因此这几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一年多过一年,考舍不够了,得增建。

皇帝脸黑,好嘛,又十万两没了。

然后兵部那边,又提出要换购兵器、马匹,这个花销就大了,几十万又没了。

百万两银子根本不经用。

皇帝脸黑了又黑,从自己的私库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填充国库。

“海盟那边,由户部负责,叫两大海盟辅助工部修建水利、河堤。”这意思就是,增建水利,由两大海盟出钱。

蔡珅用震惊的看着皇帝,一副:你现如今这么不要脸了!

要知道,去岁修建水利,大头就是两大海盟出的,还购买了一批粮食,免得出现粮荒。今年又叫人家出钱,蔡珅这样黑心肠的,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可能是蔡珅震惊的神色太明显,皇帝也想起去岁的事情,但他脸皮厚,半点不好意思都没。

但底下的勋贵不乐意了,耀星海盟是他们集资办的,皇帝现在割的是他们的肉,他们怎么可能同意,一个个叫屈。

鸿昌海盟那边,徐乐虽然不能上朝,但朝中替她说话的人也不少,第一个开口的就是蔡珅:“陛下,鸿昌海盟那边只怕没钱了,去岁除了修建水利外,户部还找鸿昌海盟借了一笔钱,给边疆兵丁添置冬衣,现如今货款还没还。”这意思就是,去年借的都没还,今年还借?人家也不一定借了。

皇帝惊了,户部还欠钱!

第64章 宝钗出海

最后,大朝会在蔡珅被皇帝责骂中结束,因着户部欠鸿昌海盟钱的事情,皇帝骂了蔡珅好久。

蔡珅被骂得,当场就要退位让贤。

朝臣连忙劝,户部这深坑,只能他填。

皇帝也被吓住了,毕竟损了三百万的私房钱,他只是想发发牢骚而已。

蔡珅这个户部尚书他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一个守着国库又不乱花钱的,实在是太难得了,皇帝还没想换人。

最后,蔡珅也见好就收,没再提这话。

下朝后,皇帝愁呀,批折子的时候都在唉声叹气。

兕姐儿捧起茶盏,递到御案前,皇帝接过茶水,饮了一口,兕姐儿道:“陛下何故忧愁?今日都叹了七八次气了。”

皇帝道:“朕愁呀,当年国库拢共只有二三百万的时候,朕愁,现如今一年两三千万的库银的时候,朕也愁呀,这么些钱,怎么就省不下一星半点儿,每年都要拿朕私库的银子填。”钱多钱少都不够花,皇帝都快要愁死了,他的银子都花哪去了?

兕姐儿轻笑道:“原来陛下是因此而叹气,叫臣说,国库钱银不够用,都是因为陛下爱民如子,每年都为百姓减赋税,这赋税一减就得从旁处补。陛下每年都叫人兴修水利,筑造堤坝,这一笔笔的都要银子,还有边疆的兵丁,每年能拿到饷银,能吃上饭,穿上厚实的衣裳,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陛下对子民的恩德,陛下想让百姓过得好,这国库里的银子,可不就不够用了。”

皇帝虽然多疑又薄情寡义,但不得不说,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是一个好君王,年年减赋税,隔三差五的免徭役,这是前两代君王都做不到的事,也是国库有钱,皇帝才能施下仁政。

皇帝听了兕姐儿的话,脸上露出了两分笑:“你这丫头,是个油嘴儿,只会说好听的话哄朕。一天天的,正事不上点心,净会溜须拍马。”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