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钗走的那一日,黛玉带着女儿宝珠送她。
黛玉手里捧着柳枝,眼眶微红:“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宝钗带着和煦的笑容,拉过黛玉的手,将自己做的香囊赠她:“此去,六、七年不得回,妹妹得空了,便给我写信,我得了你的信,定会回你。”
黛玉左手捏紧香囊,右手将柳枝递与宝钗,对宝钗道:“姐姐此去珍重,我听闻海外蛮夷,医术不精,特意请太医院的太医,制了好些药丸子、药珠串给姐姐带上。”
宝钗示意丫头接过黛玉准备好的包袱,对黛玉道:“好妹妹,今儿风大,你且带着宝珠早些回去。你我又不是生离死别,总有再见之日,且别做这伤心的模样,让我瞧着,也怪心疼的。”
黛玉见宝钗坚持,便一步三回头的带着宝珠离去。
宝珠走前,还朝宝钗挥手,滋着缺了两颗门牙的大白牙,口齿有些不清的喊道:“薛姨,在海外瞧见了好吃的好玩的,别忘了宝珠。”她在京郊疯玩,脸色比寻常小姑娘黑些,衬得牙更白了。
宝钗没忍住笑出声来,也挥手回应:“定然不会忘记咱们宝珠的。”
黛玉没好气的侧首,用纤纤玉指戳了一下宝珠的额头:“你这丫头。”
宝珠也不恼,只笑嘻嘻的看着黛玉,感觉黛玉周身的伤感情绪淡了许多,宝珠便放心了。
阿娘身子单薄,伤感太久容易伤身,还是笑一笑的好。
像小宝珠一样,爱笑,爱闹,即使生得纤巧,但也健康。
一顿能吃两碗粳米饭。
养了宝珠后的黛玉,哪有时间伤感,这丫头调皮,每日里调皮捣蛋的,黛玉除了修行外,每日里做得最多的,就是去各处逮人。
看这丫头的肤色,就知道她有多调皮了,比当年的惜春更甚。
“阿娘,好久没见到祖父了,明日我们去给祖父请安,好不好?”
“你呀,别调皮,多读书,对你祖父来说,就是最大的安了。你说你,怎么这么调皮,谁家姑娘像你……”
那个世外仙姝的林妹妹,在有了女儿后,也不免爱唠叨了。
母女两人说笑着,逆着晨光慢慢走回京郊的道观。
第66章 江南洪涝
春耕未完,江南便传来噩耗,江南各地都出现了强降雨,有些地方因为降雨量太大,引发了山体滑坡,出现了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即使朝堂先前就组织百姓修建了水渠、水库、塘堰,但降雨量实在是太大,为了抢救农田,江南几地的知府商议后,将洪水泄到江河之中。
黄河中下游地区得知此事后,加急筑造堤坝防洪。
黄河下游,因为泥水堆积的缘故,河床抬高,堤坝年年筑,一年比一年高,危险性也逐渐增加。
两大海盟跟漕帮,与官府一起,将下游的百姓暂时迁走,上游泄洪,下游堤坝虽然加建了,但也有决堤的可能性,为了避免百姓伤亡,只能将人迁走。
官府来迁人的时候,百姓拿着家里的家当,都说破家值万贯,这些东西在官老爷眼里都是破烂,但是在他们眼中,是他们辛辛苦苦置办下的家当,哪里舍得舍弃。
还有那一片片农田,是他们祖孙几代,一年年辛勤耕种施肥,才养成的良田,地里的庄稼才种下去,才抽苗,现如今就要抛下庄稼地离开,老百姓哪里舍得,个个愁眉苦脸,有些人甚至嚎啕大哭,挣扎着想要留下来,却被官兵强制拖走。
“快走,快走!不要命了,你们看看,那河悬得多高,那水要是冲了下来,你们活得了吗?”几个官兵红着眼,拿着棍棒驱赶田地里的百姓,不许他们再逗留。
“官爷,没了地,就没了收成,俺也活不了呀!官爷,求你了,让俺留下来吧,给官爷磕头了!”一个老头子哭着跪下去,不住的磕头,没有了田地庄稼,没了收成,一家老小只有饿死,倒不如留在这里,也许黄河不会决堤呢?
“快走,再罗唣,修怪棍棒无情!”一个衙差面色凶狠,半点也不怜老,将跪着的老头拖起来,拿着棍棒驱赶。
“老天爷呀,还要不要俺们活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