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乐的人,挖出了明守义的身世,觉得此事可以一用,就将此事送到徐乐跟前。
徐乐便安排人接触明守义,知晓他每年都要去乱葬岗祭祀家人,就知道他最在乎什么。
最初的时候,明守义并不相信鸿昌海盟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当年那个被抱走的兄弟,年岁太小了,长大后还能不能记得家人都不一定。而且,又没有什么信物凭证,这茫茫人海,如何找得到。
要是一般人,确实找不到。
但徐乐修行后,从张景珩那里得了一些术法典籍,学得一些血脉追踪的法子。
从明守义那里得了他的血跟头发,以及他兄弟的生辰八字,知晓人还活着后,又使用血脉追踪,确定了大概的方位。
即使是这样,也找了四五年。
找到人的时候,才知晓对方被一家农户收养,改了姓氏,也不记得当年的事情了。
农家人常年劳作,人易衰老,那人瞧着比明守义这个兄长还老。但明守义瞧见了人,就知晓,这就是自己的弟弟。
那模样,那老态,像极了自己的爷爷。
他爷爷死得早,不可能有人还知晓他爷爷的模样,并将其伪装出来,所以他确信,这就是自己的弟弟。
此后,明守义就投了徐乐,报其寻亲之恩。
第101章 多疑
明守义投了徐乐后,徐乐才加强了对皇宫的把控,不然,她也很难步步算计到皇帝心坎上。
没有明守义这个皇帝的“心腹”帮助,想要成事,是难上加难。
两人闲谈一会儿,徐乐告知了一些他兄弟的近况,明守义就告辞了。
明守义走后,兕姐儿就进了花厅,笑着道:“母亲还有什么惊喜,是女儿不知的?没想到御前三大监,有两个都投了母亲?”
徐乐轻笑道:“不过是互利互惠,算不上投效。倒是陈守礼,你得小心一点。”
兕姐儿闻言,自信道:“即使是一匹孤狼,女儿也会让他摇尾乞怜。这样的人,用好了,是一把好用的刀。女儿终究是女子,插手了政事,肯定会有那‘忠君爱国’的清流,瞧不上女儿,指不定怎么污蔑女儿呢。所以,一把趁手的刀,必不可少。”
徐乐道:“你心中有数就好。你做了皇后,总有人会将主意打到你妹妹头上,我准备送猊姐儿出海。”
兕姐儿闻言,担忧道:“母亲,海上凶险,猊姐儿身子一向不好,这是不是……?”
徐乐轻轻摇头:“这是猊姐儿自己的志向,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我们又何必禁锢她的自由,束缚她的羽翼。你当初选择入宫,我也未拦你,猊姐儿那边,你也别拦她。”兕姐儿不舍猊姐儿出海,担忧是有,但也有着别的算计,徐乐心中一清二楚,所以才出言警告兕姐儿。
兕姐儿听出了徐乐的言下之意,只道:“母亲都如此说了,女儿又怎敢违逆母亲的意思?”
“是不敢,而不是不愿。兕姐儿,虽然你的目标是那孤家寡人的位置,但别让自己真的变成了孤家寡人。”是劝谏,也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担忧。
兕姐儿入宫几年,性子变了不少,她学会了帝王的心术,也如帝王那般,变得多疑,开始猜忌亲友。
兕姐儿见徐乐神色认真,敛收起笑容,恭敬道:“女儿听训。”
徐乐摸摸她的脑袋:“我惟愿你得偿所愿,却不愿你众叛亲离,我望你有吕武之志,却不希望你有吕武之憾。”
吕、武之憾,大概就是寡亲缘,吕雉跟着刘邦吃了那么多的苦,终成大汉皇后,却一直不被自己的儿子所理解。
在刘盈看来,吕雉残暴、凶狠,不肯放过自己的弟弟如意,却不想一想,这是权力之争,若是输的人是吕雉,刘如意会放过他们母子吗?
武皇之憾,是惨遭亲人背叛,姐姐、侄女背着她,跟自己的丈夫勾搭上,武皇是痛的。武皇能接受李治有三宫六院,但不能接受,自己最亲的人背叛自己。
至于她的儿子,那不仅仅是她的孩子,更是她的政敌。
徐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吕武一样,连最后的亲人都背叛了她。
猊姐儿向往海外,不会与兕姐儿争,但兕姐儿还是疑心上了,不然也不会明知故问,出言试探。
帝王,难道真的只能孤家寡人吗?
兕姐儿回去之后,呆坐许久,最后苦笑道:“果然,我也不过是个俗人,做不到超脱物外。”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一切事情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想,不知不觉,失去了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