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道:“昨日,泽国夫人就入宫了,有了她压阵,底下的人才安稳。”
“泽国夫人手底下有不少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些人担不担得起大事儿。”王太太心下暗惊,徐乐昨日就进了宫,却半点风声都没有传出来,可见这皇宫已经完全在她们母女二人的掌控之中。
宝钗道:“舅妈尽可放心,底下的人都是忠心的,也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这话就是在提点王太太,军中已经有人投了皇后,此番定然事成,叫王太太尽早表忠心。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难。王子腾手里面还握着一部分兵权,新皇上位之后定然会夺权,与其等到新皇上位之后交权,倒不如提前交了,得个从龙之功。
王太太上下打两宝钗,见其信心满满,就道:“你就这般肯定,她们母女二人会赢?我听你舅舅说,那一僧一道,好似有些本事。”这话就是在告诉宝钗,想要让王家站队,将兵权拱手相让,徐乐母女二人就得万无一失才行。
当初,皇后找佛道高人追剿妖僧妖道的事情,并不隐秘,只要是有些本事的,都能打听到其中内情。
宝钗也并不意外王太太会这般说,只道:“舅妈,刀剑斧棍再快,再猛,快不过那连发的火铳。”
王太太看向宝钗:“看来泽国夫人手底下,确实是有一批火枪队,先前你舅舅只是这般猜测,没想到这竟然是真的。那火铳你可见过,真那般的厉害?”
宝钗道:“侄女儿给舅妈透个底,好叫舅妈知晓,那火铳是侄女儿带人制的。”
王太太神色上有一瞬间的惊讶,随即掩去,露出一个笑来:“难怪你会在此游说于我,原来是有这般的底气在。唉……是舅妈跟你舅舅老了,倒没瞧出,原来你的本事还不止如此。既如此,舅妈也知该如何做,你且放心就是,去前边听候皇后娘娘吩咐去吧。在最后要紧的关头,总得去露个脸儿,才好论功行赏。”
宝钗便屈膝给王太太行了一个礼,不再多言,带着莺儿去了勤政殿。
第134章 勤政殿风波
王太太进了未央宫,殿中还熏着香。
“许久未见义母,义母瞧着,精神倒比从前更好。”
徐乐戴着四方冠,穿着黑色曳地长袍,袍上绣着奇怪的纹路,不是平日里妇人衣裳常见的如意纹、云纹。
王太太细细的瞧了两眼,才发觉,这跟自己去道观里面求的平安符的纹路有些相似。
母女两人坐在殿中的雕花紫檀木茶案前,案上摆着的是盘龙盏、錾金壶。
徐乐提起茶壶,替王太太斟了一杯茶:“义母尝一尝,女儿的茶艺可有精进?”
王太太双手接过了茶,眼前的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伺候人的小丫头。
“人老了,已经品不出茶味儿了,以前爱那六安、龙井这些,现下喝着这老君眉,倒尤为的适口。”
此刻的王太太喝的这茶,着实的食不知味,但还是赞了两句。
她心中忐忑,怕自己做错了决定。
在出门前,王子腾便将兵符交与了王太太,至于兵符交不交出来,王子腾子只道:“不管你是如何想的,不管对错,你我夫妻生同寝死同穴。”
王子腾对王太太若说情爱倒真没有几分,若说感情倒是比较深,这感情更多的是几十年的患难之情。
王子腾也明白,这些年他在外征战,若没有王太太为他打理家事,打理王家的产业,他在外也不能安心半分。
王子腾相信王太太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他们是分隔两地的战友,王子腾信任王太太,犹如信任一起上阵杀敌的兄弟。
背靠背,互为后盾。
王太太喝了茶,看向对面的人,当年那个卑躬屈膝的小丫头,现如今已经贵不可言,都说养移体居移气,谁瞧得出眼前者气质高华的泽国夫人,曾经只是个王家的一个小小家婢。
又思及方才宝钗所言,王太太放下茶盏,将怀中的兵符取了出来。
低首,将兵符捧到徐乐跟前:“劳夫人将此物转交给陛下,我王家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力,为陛下致身。”
王太太在徐乐面前垂首,此刻,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太太,对方也不是在地上匍匐着的家婢,两人好似调转了一个位置。
徐乐接过兵符,对王太太道:“国公夫人请起。”
王太太起身,提起桌上的茶壶,斟了两杯茶。
徐乐拿起茶盏,与王太太共饮此杯。
喝了茶,徐乐便伸出拿着虎符的手。
这时候,站在角落处的一个内宦走了出来,双手接过这虎符,又迈着碎步出了未央宫。
王太太瞧着那内宦远去的背影,叹服道:“没有想到这明大监,竟然也投了夫人?”
御前一共三大监,陈守礼早就是朝野尽知的皇后党,没想到这明守义竟然也是皇后的人,心中越发的安稳。
看来自己的选择没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