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这么夸自己,传出去旁人不会觉得赖家有能耐,只会觉得赖家当奴才的脸大。
赖嬷嬷赔笑:“咱们当奴才的身家性命都是主子的。太太待我们好,东府敬大爷也好,能两处尽心服侍,是我们当奴才的福气。”
史苗听了默然一笑。
赖嬷嬷就是赖嬷嬷,说话也和办事一样稳妥。
史苗又对众媳妇道:“如今我们才到金陵,不比往日没有左膀右臂,还真支使不开。”
平日里这些媳妇被夸一回,还真会翘起尾巴,自以为了不得。
但有赖嬷嬷打样子,其他人不敢居功,只道不敢,太太才是最仁善的。
史苗让她们自去庄子消散,留赖嬷嬷说话。
史苗悠悠叹息,眉宇间尽是担忧的神情,转头看向赖嬷嬷:
“当下有一个要紧事,几个丫头还要嬷嬷,多多照管一二。”
姑娘们有教养嬷嬷,这回下金陵,
倒是有三个嬷嬷没跟来。
但太太分明把姑娘们教的很好,为什么又要扯上自己?
赖嬷嬷笑道:“姑娘们管家理事做极好。”
史苗捋着手上青色的帕子,顺手打了一个结,摇摇头:
“她们只是学些样子,再往后家中盘根错节的事,年岁小,还不懂。”
然后史苗忽然抬眼看向赖嬷嬷:
“从今往后,这几个姑娘就交到嬷嬷手上,你是跟着祖辈过来的老人,要多教教她们,以免将来……将来有朝一日嫁出去,白白吃亏。”
说着说着,赖嬷嬷见太太很有触动,侧过脸,用帕子抹了抹眼角。
赖嬷嬷是难得的人才,当然要好好利用人才,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赖嬷嬷连忙谦虚:“太太一片慈母之心,我们当奴才的,肯定知不无言,言无不尽,只老婆子见识有限,怕也教不了姑娘们什么。”
赖嬷嬷口中的‘见识有限’在内宅中对付弯弯绕绕已经很够用了。
史苗控制住表情,挤出一个鼓励的笑:“嬷嬷不要妄自菲薄,您跟了我那么久,我知道嬷嬷的为人。”
因为原先厨房和账上的事,还有大爷挨打那一回,太太似乎察觉到什么,对赖家有所冷淡。
现下估计到金陵之后,见自己办事得力,又重新倚重起来。
赖嬷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太太,姑娘们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您信得过老婆子,是老婆子的福气。”
史苗表现得更开心,脸色的笑容也更大。
“您好好教,我放心。”
然后史苗又把几个姑娘都叫来,让她们以后跟着赖嬷嬷多学。
贾姝、贾娴、贾媃、贾敏一字排开,规规矩矩的行礼。
史苗看姑娘们穿的都差不多,尤其不是原主生的三姊妹,衣裳首饰都像批发的一样。
小姑娘们,还是要保留一点个性啊!
安葬贾代善一事很顺利,唯一叫史苗头疼的是贾氏宗族各家的媳妇,记得她头晕眼花。
万幸,圣上赐的宅子与宁荣街隔了半个城,不然这些媳妇三天两头来找她说话。
她还不得累死?
此间事了,城郊不比城中舒服,浩浩荡荡一车队的人回金陵,至东城门,引起一堆人围观。
“太太,京城又有旨意,请您快些回去接旨!”
看门小厮带来的消息,搅乱了史苗想在城里兜两圈再回的计划。
看样子是好事。
传话小厮,能从传旨公公的暗示中读出很多信息,此刻眉开眼笑。
金陵敕造荣国府大门口,两边的石狮子被近日连绵雨水刷洗的干干净净。
史苗下车站定,才进门去,就见一清瘦留着山羊胡须的绿袍大人上前。
“下官乃应天府尹包甫,见过夫人。”
正一品的诰命,当得起府尹大人一拜。
这大人名字也忒怪,不知是不是包青天的本家。
史苗目不斜视,微微抬手:“不必拘礼。”
府尹大人往后撤了两步。
传旨的朱袍公公走出来:“还请夫人整理仪容,再来接旨。”
流程还是要走的,史苗只能在又湿又闷的夏天换上厚重的诰命服制,顶着头冠,接受圣上的赏赐。
赏什么呢?
赏一个超品诰命。
一品之上,加无可加,所以圣上又赏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