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依言回去歇着,她也知道好赖,婆婆今日这么生气,还不是怕昨个那样人多,磕着碰着。
乳母嬷嬷心里高兴:“头一个孩子最可人疼,若是个哥儿就再好不过了。”
周若的陪嫁丫鬟脸上喜气洋洋:
“太太都说了,哥儿姐儿都好,就算得个姐儿,太太如今怎么疼姑娘们,将来必然也一样的疼。”
太太专门说哥儿姐儿都好,不就是为了宽她们奶奶的心。
她们太太虽然有时对人事上严厉,但实在是个顶好的婆婆,从来没叫奶奶立过规矩。
嬷嬷觉着这话不对:“哪有自家先说丧气话的,什么哥儿姐儿都好,不许提。”
当然是一举得个哥儿,长子长孙,脸上有光。
当下不知得个哥儿还是姐儿,念着念着,原本奶奶肚子里是个哥儿,念成了姐儿,那可怎么办?
丫鬟便住嘴不敢再说,自去做活。
贾赦知道自己要当爹消息,心里没多大感受。
还被母亲训了。
“都要当爹了,你屋里的事,你也不知道。”
贾赦直呼冤枉:“这……这又不在我肚子里,我怎么知道?”
他好生委屈,现下母亲也好,妹妹也罢,还有屋里的人,心思都在妻子身上。
贾赦不知吃了多少酸梅子,说话酸溜溜:
“母亲不必说,我肯定是好生把奶奶供起来,反正自从来了她,母亲总更看重些。”
史苗觉着脑仁突突的疼。
又来了。
又来了。
第76章
史苗刚穿来的时候断然想不到会是如今这个局面。
如今这个贾赦,比起原著那个贾赦还是被改造了不少。
就是改造的方向有些跑偏。
或者说贾赦就是个情感高需求,他很需要长辈的认可。
贾赦这性格很不符合古代大家长需要,自小也很皮,贾代善不会给他好脸色。
而今史苗经常夸夸他,他反而越来越来劲儿了。
早前贾政心思扭着,需要好声好气,多多关照,而今贾政渐渐懂事稳重。
贾赦反而还没老,就有老转小的趋势。
如今也不争什么吃喝了,见到姊妹们被夸了,心里就跟着吃味。
起码姊妹们是亲人,贾赦尚且忍忍。
别家嫁过来的媳妇母亲更看重,大房的事也不太问自己。
贾赦因此每日不高兴。
史苗只能哄小孩一样,耐着性子:“我如何不看重你了,人家那么老远嫁过来,骨肉分离的,一日日操持家务,如今还要给你生孩子,往鬼门关去一回,我多疼几分又如何。”
这话是对的,但贾赦不爱听。
史苗招手让他过去,给他理了理衣襟:
“这么大人了,不然我像对你四妹妹那样疼你?今晚要不要歇在我这边?”
贾赦可是闹一个大红脸。
他也没说要这样。
他都多大了,传出去叫人笑话。
史苗组织了一下语言,拿出语重心长的演技:“你是我头一个孩子,我疼你的时候,旁人还不知在哪儿呢?”
作为第一个孩子,原主肯定是疼过的。
因为贾赦曾经拥有过不被分享的关照,所以才最为在意。
看来要给贾赦找点事做。
不然孩子静悄悄,马上要作妖。
史苗道:“你弟弟说好要往崇正书院去读书,你做兄长的送他去,给他撑撑场子。”
让贾赦送贾政去读书。
荣国府不缺车马家丁。
但是能做弟弟的主,还出去显摆,贾赦很乐意。
他心情马上就好起来:“前儿我听说母亲想办什么文会,看看江南文士水准,儿子这回去,一并看了。”
说不说,贾赦对史苗的事,还有几分上心,办好了求夸夸。
史苗也不吝啬夸奖:“这个好,左右你无大事,多多上心,只是外面的人若问你什么,别叫哄高兴了,就应承下
来。”
贾赦满口应了,就吩咐外院预备车马,他也和二爷一起去崇正书院。
钟山书院的陈山长知道这个消息,长长吁了一口气。
这回总算轮到别处供奉大佛了。
崇正书院的杨山长乃杨侍郎的远方族亲,起先看中李焕,想和李家结亲。
前儿李家姑娘没了的那档子事,杨山长差点就给李家出主意,让李家去请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