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72章(1 / 2)

朝中六品以上诰命皆要入朝随祭,贾敏自然跑不了,把黛玉送到荣国府来,姊妹们一起读书,也还有伴儿。

但因太妃丧仪,先前轮着办雅集的事,暂时搁置了。

姑娘们关在家中,一律玩乐之事暂免,只有赖大之流的管事,每日往返问候姑娘们的起居,报给随祭的贾母等人。

湘云感慨:“自打我出生,头一回见这样的阵仗。”

算来家里的大人们已经出去了十四五日,也不知是怎样一个丧仪,竟然有点全城草木皆兵的势头。

黛玉凝眉道:“陛下年事已高,正看着呢,哪家敢怠慢,便是大不敬之罪。”

探春道:“是这个理,咱们在闺阁中,还是少论政事为妙。”

黛玉却有些不以为意,掐了一片叶子扔进池塘里:“这里只有咱们三个,说说悄悄话也无妨。”

隔着大半个池子,对面是好几个丫鬟婆子,战战兢兢只看着上面,就怕姑娘们生起心思去玩水,又怕跌了碰了。

湘云点头抚掌:“林姐姐说得好,哪里就因为闺阁,困住了步子,还能困住脑子?”

探春却有些无奈:“谁不想出去创一番事业,但凡我是个男的。”

黛玉却道:“谁说女儿家不能创一番事业,不过天时地利人和,比男子难一些,古往今来又不是没有?”

湘云又来了劲儿:“以前我在家中的时候,婶婶就说我们史家,老太太自小就是顶厉害那个。”

黛玉听着心里却暗自鄙夷起皇家来,但凡外祖母是个男子,那皇帝老儿惜才一点,外祖母的成绩,早就能封侯拜相了。

天天说什么圣上圣明,黛玉看也圣明不到哪儿去,只顾着坐稳龙椅。

什么民贵君轻,社稷为重,也就是说了九分做了一分。

当下一场太妃的丧仪耗费的精力财力,也不知道会耽搁多少政务。

黛玉终归没说出来。

就算和姐妹们无话不谈,有些话还是万万不能谈的。

可惜此刻史苗不能和黛玉交流一二,不然祖孙二人必定能找到很多共同语言。

史苗来这个世界几十年,经历的丧事也多了。

上回淑妃造反,皇帝还体体面面的办了她后事。

这回皇帝陛下的架势,史苗觉得是老皇帝对自己丧事的提前预演。

宫里领着寻常份例的太妃,先帝在时连贵人的分位都没混上。

人活得久,慢慢熬老了,等到这一任皇帝要表现孝道的时候,一轮又一轮的加封,临了居然混到了妃位,还得到一场盛大的丧事。

莫名有几分讽刺。

天气渐渐转热,还要守灵七七四十九日。

活人受罪,逝者也受罪。

宫里的娘娘们都不敢怠慢,诰命夫人们自然更不敢。

过了两个七,礼部那边才漏了口风,稍微能放松些。

贾家、史家都在一处,方便互相照应。

今儿不该史苗她们这一班守着,好容易得个空闲,却见二儿媳关氏引了一个宫装姑娘进来。

走近了,史苗才看清来人是薛宝钗。

她进宫将近两年,身量又长了点,宫里生活条件肯定不如外面,薛宝钗瘦了,皮肤比之前还要白,宫装是常见的松青色,头发梳得光光的,簪了两朵白花,显出素淡的美。

不过薛宝钗这种长相和韵味,史苗觉得富丽堂皇的唐风兴许更适合她。

薛宝钗的一举一动像是受到了程序化的训练,从进门到如今一直恰到好处低垂着眉眼,以一种极为恭顺的姿态示人。

皇宫体制,果然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史苗之前见宝钗,虽然是个心里有点小九九的姑娘,起码像个活人。

“……娘娘请老夫人叙话。”

声音也变了,史苗一晃神,就只听了个大概。

……

史苗略一收拾,让宝钗引路。

甄家的皇妃在宫里算不上得宠,终归是妃位,外面还有家人打点,日子比起宫里大部分娘娘好多了。

史苗觉得她们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关得久了,刻板呆木。

“老夫人请坐。”

甄妃娘娘让了让,史苗不敢上坐,推辞一番依着礼节坐在侧位。

她看见史苗,眼里好像有了几分活气。

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事也不会请史苗过来登她的三宝殿。

史苗也不主动问,坐下就不说话,只等对面甄妃开口。

对面甄妃道:“我久在深宫中,想找个人来说说话,老夫人见多识广,叨扰您了。”

史苗心里嘀咕,既然知道叨扰,还让她一把老骨头来?

脸上却微笑着:“能为娘娘分忧,是老身的福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