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听后,面上痛心叹气,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忽然面色一变,但很快又收了回去,她站起身来,着急地对宝钗说:“快去寻家里那几根人参,赶紧给那边送去。”
若是宝玉他哥真有一个不好,薛姨妈一个当姨母的,自然是要留着陪王夫人。
如此一来,她们母女二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留下来。
薛姨妈一开口,丫鬟赶紧寻了几根人参来,原本是预备年上送礼的。
宝钗却伸手将东西拦了下来,微微皱眉,谨慎说道:“母亲莫急,只等人来传话了再送,不然一会子有人嚼舌根,说咱们咒人不好。”
薛姨妈听后,觉得女儿说得有理,便不再坚持,只是焦虑地在屋内来回踱步,不时向外面张望,巴巴的等着外面的消息。
母女俩就这么地等着,屋内的空气仿佛被冻住凝固了,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哪知半天不见人来,最后薛姨妈和宝钗饭都顾不上吃,还是坐不住了,两人便匆匆往王夫人那边去。
刚进了院子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呼天抢地的哭声,一声一句“我的儿”“大哥”“大爷”等,声声悲切,令人揪心。
这会儿已经乱成一锅粥,三太太和王夫人都在里面,还有宝玉等人,屋里挤挤挨挨都是人,大家的脸上都带着悲痛,有人在低声抽泣,有人在放声大哭。薛姨妈和宝钗费了好大劲才挤进去,却根本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后面又是其他两房的人过来,屋里更加拥挤混乱,薛家母女更是说不上一句话。
薛姨妈和宝钗都不敢吭气,当下这状况,她们预备的人参显然是用不上了。
凤姐儿来时妆容都是花的,她原本还在外面待客举哀,正是哭得正伤心时候。
突然听说三房出事了,赶忙放下那边的事,匆匆赶过来。
一进院子,便见上下哭成一团,三太太和王夫人已经晕死过去,有几个丫鬟瘫坐在地上。
甄家大太太这几日顾着二房这边迎来送往,一把年
纪了还操持着上下大小事,有些夫人太太也不是小辈能交道的。
她也累得不轻,年岁本来就大了,这时候红着眼圈,强忍着悲痛,白发人送黑发人,就算这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也是甄家的爷们。
大太太安排道:“赶紧寻了物件,将人装裹起来,让他走得安心。”
她看见王熙凤进来,眼睛都亮了几分,方才又想起:“遣人去王家报丧。”
人年轻,走得突然,家里上下一时之间都慌了神,原本前面就支不开手,乱上加乱。
这时候薛姨妈终于瞅准了一个空当,上前对大太太说道:“太太,我瞧宝玉吓得不轻,这里又乱,不如让他去我们那边,虽帮不上什么忙,照管一下他,却也能的。”
这也是个法子,大太太也只能应了,宝玉却是不肯,要留在此处给母亲尽孝。
薛姨妈接了照管宝玉的活计,宝玉又不肯走,自然也要留在此处。
凤姐摸的出几分薛家母女想表现的心思,当下她忙不开,也懒得管,只冷笑了一下,又去前院招待。
甄家上下,哭声依旧此起彼伏。
……
消息传得极快,马上就有人报给史苗,甄家这边才出事,不多时报丧的人就去到了荣国府。
一个媳妇咋咋呼呼的进来:“老太太,不得了!”
两个儿媳猛然站起来,老大家攥着帕子,不安道:“是不是宫里大老爷的消息?”
贾赦每回进宫,阖家就是如此提心吊胆,就怕什么时候宫里突然来个旨意。
那媳妇摇头,着急地说道:“大老爷没消息出来,是甄家那边,又有个爷殁了!”
甄家又死人了!
史苗心里大概有个影儿,但没得到确切消息,不敢下定论,连忙问:“哪一个?”
媳妇回道:“是甄家三房那边的小爷,就是先前衔玉而生那个哥儿的兄长!”
果然是他!
还是年轻人啊!
周氏惋惜地摇了摇头,说道:“早前那哥儿还和珠儿他们到我跟前磕过头,才多大年岁呀?”
多大年岁?不就是和贾珠的年岁差不多吗?
可是照着原著的时间线来说,宝玉他哥还多活了几年。
真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宝玉,原著里哥哥没了这个剧情,看来也是跑不脱的。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是神瑛侍者来渡劫,还是神瑛侍者身边的人在渡劫。
尤其之前因为宝玉遭殃的那几个丫头,当下早就不知是什么去向了。
甄家接二连三的办丧事,总有些不详之兆。
大家暗里都明白,只是明面上谁都不会说,只听说甄家又去庙里供奉了三盏大海灯,一年下去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