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章</h1>
自小便客居在此的林姑娘最喜食笋,远远便见潇湘馆去往竹林的小径上有几个小丫鬟正兴致勃勃挎着篮子要去挖笋。
“雪雁!春纤!”
见二人就要走远,王熙凤忙出声唤住。
雪雁扭过头见是王熙凤忙行礼道:“二奶奶来了?”
“倒是我考虑不周,最近忙糊涂了,早上方到几筐新笋还没来得及吩咐厨房,我待会喊丫鬟送来,你们也不必脏了手。”王熙凤笑着寒暄。
春纤接过话:“那我们先替姑娘谢过二奶奶,姑娘们现下都在呢,二奶奶直接进去便是了。”
王熙凤爽利地应了一声往潇湘馆而去。
见三春连着宝钗都在屋内,不免打趣道:“今儿个这么齐全,谁下帖子请的?我猜猜,定是我们林大姑娘的手笔,就是不知我这突然造访能不能讨杯茶喝?”
屋内的姑娘们虽说各有各的颜色,但第一眼仍会被在窗台前立着的林姑娘吸引。
今日她穿着鹅黄色的长裙,身形若柳,未施粉黛的脸上浮现几分病态的苍白,只见她微微侧头,露出一张宛若用雪堆砌的容颜。
王熙凤见着不免叹息,这林姑娘什么都好就是身子弱了些,是个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
“凤姐姐说得哪里话?还能少了你这杯茶不成?紫鹃,上茶。”
即便是来了京城数年依旧改不了软软糯糯的姑苏语调,仿佛出谷黄莺,光是入耳便觉通神舒畅。
王熙凤顺势入座,见众人聚在一起原是张罗着要结诗社,当即‘哎呦’一声。
收获了在场姑娘们诧异的目光。
只听王熙凤连连叹气:“哎呦,我若听不见还好,我这一来,林姑娘的茶一上,即听见了,又做客了,哪有白白听的道理?”
探春当即拍手笑道:“这可是你自己提的,我们可都还没说呢!”
“倒是沾了颦儿的光了。”薛宝钗也掩唇附和。
此时林黛玉也在惜春旁边入座,莞尔:“紫鹃,还不快上茶。”
“要换个起码值五十两的茶来才行!”惜春眉眼弯弯,笑靥宛若盛开的玫瑰。
说笑后,众人又捡一些趣事来说。
王熙凤见气氛正好,目光看向黛玉纤细脖颈上一直佩戴着的玉:“林妹妹,我早前便好奇你这说是自小便戴着的玉是从何处来的?今日我这茶也喝了,钱也出了,定要你给大家讲讲这里间的故事。”
第2章 金丝雀
“娘亲遗物。”林黛玉背过身取下那半截玉佩,神色黯淡,目光游离,似乎在透过它感受母亲在世时的温柔。
众人一听,神色皆不自然,忙不迭变着花样宽慰黛玉。
王熙凤见着那半截玉佩,先前犹疑的猜想此刻得到了证实,不免感慨。
那是半枚质地致密细润,颜色晶莹剔透的极品羊脂玉佩,放入手中似有暖流自经脉往周身流转,令人通体舒畅。
她想起来了。
这样的玉佩她曾听老祖宗谈起。
是十几年前宫里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太医所创,据说是将药草的药性引入玉中以滋养佩戴的贵人们,效果极佳。
只是后来那太医因病故去,这手艺未曾传承下来倒是可惜了。
让她感慨的倒不是黛玉能持有宫中的稀罕物什,而是她这半枚玉佩正好与先前那位布衣秀才郎所持的相匹配。
这玉佩虽价值不菲,但以林家的地位求枚能滋养独女的玉佩倒不算难事,而后又将这等贴身之物当做儿女订婚信物也是顺理成章。
无论这玉佩的真相是否如同她的猜测,都绝不可能如老太太方才断言的此物为假。
相反,无论是信物还是这桩婚事都是真的,并且还得到了贾敏的祝福。
但是老太太既说了,没有这回事,她也便只能按此说法行事。
毕竟,若不是林妹妹,是宝姑娘入了这门的话她的日子不会好过。
只是,她还是隐隐好奇林妹妹本人又可知这事?
王熙凤也没打算将此事告知林黛玉便笑着揭过了话题,摇摇上前搂着黛玉单薄的肩膀,拿起手帕拭泪:“该打该打,竟勾起这伤心事。”
“凤姐姐,我没事,我很好。”林黛玉轻轻拍了拍王熙凤的手,仔细收好玉佩,虽口中说着无碍但神色明显忧愁许多。
薛宝钗的目光流转在那半枚玉佩的齿痕上,许是想到什么,微微抿了抿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