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皇帝绝嗣七年,娇软美人好孕连连 > 皇帝绝嗣七年,娇软美人好孕连连 第2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皇帝绝嗣七年,娇软美人好孕连连 第265节(2 / 2)

白梧桐早就打好了腹稿,娓娓道来,“皇上,您与太后娘娘之间的矛盾,究其根源,实则在镇国公身上。如今镇国公故去,太后娘娘又怎么可能再威胁到您呢?您往日最嫌弃太后娘娘的,不就是她行事毫无分寸,总爱插手您的事吗?”

“但如今不同往昔,镇国公已不在人世,您膝下又有了蕴和等四个孩子,儿女双全,尽享天伦。太后娘娘也没理由再对您的事指手画脚了。而且自从太后娘娘被幽禁后,一直安安分分,从未在宫中闹出任何动静,就只在永寿宫里安静度日。”

“皇上,臣妾常听您说要成为圣明君主,名垂青史。太后娘娘毕竟是您的生母,于情于理,也该得到些尊崇。您若实在不愿意见她,臣妾愿意代您去尽这份孝道。”

言罢,白梧桐抬手一招,唤来一个看着十分伶俐的小宫女,接着说道,“臣妾每次从永寿宫回来,都会吩咐她们把这事传扬出去,就说皇上您对太后娘娘极为孝顺,不仅时常亲自探望,还带着皇子公主们一同前往,尽享天伦之乐。皇上若不信,大可派人去民间打听打听,便知臣妾所言不虚!”

白梧桐心思缜密,做事向来滴水不漏,绝不会只做事而不顾及后续影响。

她处心积虑,就是要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全心全意在为张承宴考虑。

如此一来,张承宴必定会愈发信任她,赋予她更大的权力!

白梧桐做事向来周全,让人传扬出去的事,有据可查。

自张承宴离宫,她首次前往永寿宫后,便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如今民间大街小巷都在传颂当今圣上至孝,这股风气在京城蔓延开来,不少人纷纷效仿,

即便有些人只是做做样子,也由此传出诸多佳话。

若此事被史官记载于史册,那便是皇帝张承宴以身作则,影响了那些不孝之人。

白梧桐还命人将故事写得更为夸张。

说有个极度不孝,见老母亲无法帮忙做事,就想将其杀害,避免拖后腿的男人,听闻此事后,痛哭流涕,懊悔不已,当下便将老母亲接回家中,悉心侍奉,安享晚年。

类似这种民间故事的内容,在京城广泛流传。

而操办此事的正是荀元善。

他最擅长写这类饱含深情,感人至深的文章。

张承宴得知此事后,果然放下心来,“你下次再做这种事情,理应先告知朕。”

“皇上,如今皇后之位空缺,臣妾身为贵妃,自然要为您打理好整个后宫。太后娘娘的事,说到底也属于后宫范畴,臣妾理应承担。您每日忙于前朝事务,又要操心运河工程,何等辛劳,臣妾心疼您。”

白梧桐柔声说着,眼中满是关切。

张承宴听后,感动不已,紧紧搂住她,“朕这辈子最幸运之事,便是与你相遇,你一次次为朕排忧解难。”

白梧桐见他心情甚好,趁机提议,“皇上,臣妾想把蕴阳送到太后身边抚养。”

张承宴笑容瞬间消失,想都没想,当即拒绝,“不行!”

“皇上,您且听臣妾把话说完。”白梧桐挽住他的手臂,声音愈发轻柔,“皇上,蕴阳如今年纪最小,又并非太子人选。您看,蕴和与蕴熙聪慧过人,足以担当重任。既然如此,不妨让蕴阳过得自在些,无需如教导太子那般严苛,以免日后兄弟反目成仇。”

“臣妾查阅了大融国以往的旧事,几乎每一任皇上都会送一个孩子到太后身边,以尽孝道。若您不这么做,外人会如何看待?众人皆知您孝顺,那便要将这份孝心做到极致,如此方能真正名垂青史,与其他同样孝顺的先皇们区分开来。”

“太后向来喜爱孩子,又怎会伤害蕴阳?臣妾每隔几日便去探望,他也不会与臣妾疏远。此外,您可每周召蕴阳来养心殿,待他年岁稍长,考校他的学识,询问为人处世的道理。倘若发现他有偏差,及时纠正即可。”

“而且除了太后,所有照料蕴阳的人都由您亲自选派,如此一来,还有何可担忧的?不过是让蕴阳换个地方安睡罢了。”

皇宫内院再大,也不过是一方天地,又不是远走他乡,从此天各一方,难以相见。

白梧桐一番言辞,条理清晰,逻辑缜密,乍一听确实有理有据。

然而张承宴却还是不想答应,“朕的子嗣本就不丰,拢共才有这四个孩子。哪能和其他先皇相比,人家膝下十几个儿子,即便送走一个,也不觉得有何大碍。可朕就这四个宝贝,实在是舍不得!”

第370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白梧桐见他态度有所松动,继续劝道,“皇上,您放宽心,往后日子还长,说不定不久之后,咱们还会迎来更多可爱的皇子公主呢。况且臣妾这段时间费了不少心思,如今京城内外,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百姓,都在传颂皇上您的至孝至善之举。依臣妾看,将蕴阳暂时送到太后身边抚养,不失为锦上添花之策。”

“退一步讲,咱们可以先让蕴阳去太后那待上一阵子,等他再长大些,开始懂事了,咱们就把他接回来,这样既能全了皇上的孝道之名,又不耽误对蕴阳的教导和疼爱,岂不是一举两得?臣妾之所以不考虑蕴和与蕴熙,是因为他们已经懂事,且您已立蕴和为太子,身负社稷重任,自然不能随意离开您身边,去太后那生活。”

白梧桐这一番话,看似处处为张承宴着想,却也巧妙的暗示出她对太后并非全然信任,只是为了皇上的圣名,才出此下策。

她微微垂下眼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臣妾又何尝愿意和自己的心头肉分开?日日夜夜,臣妾都盼着能时刻陪伴在孩子们身旁。可一想到这是为了皇上能成为千古传颂的圣君,为了大融国的千秋基业,臣妾也只能忍痛割爱了。皇上,您再斟酌斟酌,仔细想想臣妾说的这些话。”

张承宴静静听完,没再说话。

沉默许久,他才再次开口,这次没有像之前那般果断拒绝,而是轻叹一声,“让朕再想想吧。”

白梧桐瞧着他的神情,心中笃定,此事已然成功了大半。

早在之前她就与宫外的荀明知联络妥当,让大臣在明日早朝上巧妙提及此事,不必太过直白,只需隐晦暗示,点到为止即可。

到时,张承宴必定会答应!

人都有弱点,皇帝也不例外。

张承宴的弱点就是太过注重名声,太想成为圣君!

为了这个名声,他可以放弃很多东西,更别提只是将孩子暂时换个地方住罢了,压根没有付出什么,更没有损失。

“皇上,您好好想想,臣妾就先回去了。”

……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早朝如期举行。

荀明知暗中授意几位平日里与他交好,且善于言辞的大臣。

早朝刚一开始,一位大臣便出列,满脸堆笑,言辞间满是崇敬与赞叹,“皇上圣明!如今民间大街小巷,无不传颂着您的孝道佳话。百姓们都说,皇上对太后关怀备至,孝顺有加!受您的感召,无数人幡然醒悟,重新审视自己,选择以实际行动孝顺母亲。如此一来,咱们大融国的民风愈发淳朴,社会也更加和谐稳定,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