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不想落得梁妃那样的下场,更害怕拖累家族,在知道大势已去之后,干脆地跪地请罪,从此抄经念佛,为边疆将士们祈福。
后宫也成为方云萱一家独大的局势,而这时,她才刚入宫一年。百官和家眷在提及方云萱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一句,此女有大造化,无论如何都要与之交好,说不定,将来还能跟着得些好处呢!
第70章 宠妃vs宠妻27
未来能不能跟着方云萱得好处,大家还不知道,但目前,显而易见的,京城女子的处境比以前好多了。
方云萱为国家为百姓所做的贡献,让人们想起她都是心怀善意的,又惊叹又佩服,常常感叹原来女子也能有这样大的本事,众多女子本身就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看待未长成的女儿,更是有了一种女儿将来会不会也能有出息的想法。
方云萱的事迹,大家也如雷贯耳,传来传去还夸大了许多。据说方云萱与哥哥是龙凤胎,出生时漫天彩霞,百花盛放。这样的奇景不知是谁传的,很多人还信了,都觉得这样的奇景才配得上那么传奇的女子。
又说她母亲早逝,外祖家灭门,父亲就暴露了狼心狗肺的真面目,娶回个蛇蝎毒妇,苛待他们兄妹,好多次差点将他们害死。还是她祖父祖母心慈尽力护住他们,那也要把方钧送走才能保命,而方云萱在家中被弟弟妹妹欺负,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比小丫鬟还可怜。
万幸方云萱心性极佳,将这些都当做是上天给她的考验。亲爹后母不让她读正经书,她便读杂书,还从其中悟出道理,悟出学问。皇上慧眼识珠
,方云萱一入宫便得了皇上的重视,她的光芒也得以绽放,先后琢磨出这么多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方云萱在大家心目中有多好,沈家人在外的名声就有多差,就连乡下农户都知道沈家是一家子烂人,欺凌方云萱兄妹十几年,逼得他们忍无可忍才改姓方。沈家人就是有眼无珠,活该他们享不到儿女福,和这泼天的荣耀无缘。
这件事也让大家警醒,最好不要苛待自家的孩子,无论是不是亲生、是男还是女,将来有了出息都能让一家子荣耀。本来好好过日子就更舒心,何必天天苛待孩子呢?
许多人家日常相处时都平和了许多,卖女儿的也变少了,姑娘们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连方云萱都没想到她能给大家带来这样的影响。
还有另一重影响,便是方云萱下令让苏氏和李肃和离,查清那李肃的罪名判了斩首,自己又和生父断绝关系,随母和离改了母姓。
她让所有女人知道,被夫家欺凌是可以反抗的,受了委屈是可以讨公道的,不少女人腰杆子都直了起来。有资格进宫的命妇中还有像方云萱求助的。
一位四品官的夫人进宫请求方云萱给她做主,她夫家奢侈无度,寅吃卯粮,霸占了她的嫁妆还偷偷以她的名义放印子钱。她愤怒又恐惧,求方云萱让她带嫁妆和离。
放印子钱可是犯罪,官员明知故犯罪加一等。方云萱当然是将此事禀报给皇上,之后皇上顺利查出那官员的罪行,依律处罚,方云萱也再次下令让那夫人收回嫁妆和离。
这位夫人万分感激方云萱,再次入宫,特意献上一张礼单,说是给方云萱的谢礼,如今就放在宫门口。
方云萱愣了一下,笑道:“世道对女子不公,将来你的日子恐怕不那么好过,这些你留着自己用吧。你看本宫这里什么都不缺,帮你也不是图什么,只希望天下苦难的女子能多一次重来的机会。”
夫人感动道:“贵妃娘娘大义,令人敬佩。娘娘放心,臣女的娘家对臣女极好,臣女将来的日子不会差的。这份谢礼是臣女的一片心意,请娘娘务必收下,就是用不着,留着赏人也好。”
方云萱见她实在坚持,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你这件事既是因奢侈无度而起,就将这谢礼捐给边关将士们,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朴素一些,若有人能心善给边疆捐助一些,那就是将士们的福气了。”
夫人立即同意了这个主意,心里对方云萱佩服得彻底,只觉她年纪轻轻心怀天下,怪不得皇上要宠她,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一句“母仪天下”啊!
夫人大张旗鼓地将这件事宣扬了出去,还联系了亲戚朋友,带头捐了不少银钱。其他官家女眷一看,这是贤贵妃提起的,已经有好几家捐了,那她们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于是京城突然掀起了一股捐钱风,你捐一点、我捐一点,最后统计出来竟然是相当可观的数字。皇上立即叫人换成物资送去边关,并心情极好地在朝堂上点名赞扬了捐钱的人家。
有不少官员之前觉得贤贵妃多管闲事,连夫妻之间的事也要管,还说什么捐钱,莫名其妙。但此刻在朝堂上被赞扬,他们都满脸红光,笑得开怀。能在皇上那得脸,这点钱花得值!说不定将来有晋升的机会就轮到他们了呢?
于是第二轮捐钱又开始了,皇上干脆安排了人专门负责募捐之事。不止这次战争,将来若有天灾人祸也可继续募捐。并且要定相关规则和奖励,不可闹出乱子来。
贤贵妃的美名再上一层楼,还有许多喜好奢侈的人家,留意到了边疆战乱,不该奢靡,纷纷收敛起来,京城风气顿时一清,众人连在外闲聊的言语都文雅了许多。
没多久方云萱帮的这位夫人再嫁了,男方人品端方,她婚后的日子过得很是不错,出门赴宴的时候明显面色红润,常带笑意。这又让很多女子惊讶,原来女子嫁人若是不幸,不用委屈一辈子,真的有机会能重来一次,过上好日子。
虽说大部分女人为了儿女、为了名声、为了家族,还是选择家丑不外扬。但渐渐地,也有几个受不了过不下去的女子求到方云萱面前。
方云萱没有一次忽视,每次都会安排人仔细查,若女子说谎骗她祸害夫家,她便不会管,若女子当真受了委屈想要和离,也想好了和离之后要面对什么,她便会同皇上说一声,下令让她们和离。
刚开始很多男人嗤之以鼻,觉得方云萱多事,此举不合规矩。可久了之后,那些家庭和睦的男人,就隐约有了骄傲之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一个男人对发妻都不好,逼得发妻想要和离,那不就是立身不正,连家里的事都处理不好?这样的人能有什么本事?
于是再有和妻子吵架的男人在外头抱怨,得到的就不是安慰而是嘲笑,还会有人打趣他再对妻子不好,当心妻子和离。
不说男人会不会因此改变对妻子的态度,单说男人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就是个很了不起的起点。方云萱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能为天下女子做到哪一步,但能做多少做多少,她希望她们像她一样,能有站起来的机会,能有平安喜乐的机会,更希望她们能像记忆之书中另外两个世界那样,阳光开朗地生活,不被封建礼教束缚。
所以她会尽力,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让人抵触的方式慢慢来,即使她一辈子也做不到,至少她将这样的种子种在了所有人心里,也许将来某一天,真的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方云萱的名声越来越好,这个贵妃也当得游刃有余,皇上没有后顾之忧,将全副心神都放在朝堂上,又有了袁丞相、方钧等人的帮助,简直有如神助,下达许多政令按部就班地实施,改善国家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威严,也越来越像方云萱上辈子记忆里的那位明君。
当然方钧的成绩也极好,大半年的功夫,他将牛痘和稻田养鱼推广到全国,各地报上来的成果十分喜人,得天花的人数和上一年相比不足其百分之一,用了稻田养鱼法的地方水稻收成都多了两成,养的鱼也给百姓添了不少食物,饿死的人数明显减少。
方钧也因立了大功升为四品,成为本朝晋升最快的官员,也是四品官上最年轻的官员!
到了年底,京城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年,边疆却出了事。
谢琨八百里加急上报他们中了埋伏,还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被烧了一大批粮草,向皇上请罪,并请求支援、请求朝廷再送粮草过去。而此次祸事的源头,是沈家三公子沈钰判断失误。
沈钰到了边关就带着谢父的信去找谢琨,说谢琨是他姐夫,让谢琨照拂他,一点都没拿自己当外人,并且特意说了他另一个姐姐在宫中是宠妃。
谢琨可以不在意妻弟,但不能不在意宠妃的弟弟,因此对他多加照拂,发现他实力不足好高骛远,总想着立功,便让他当了斥候,主要负责敌军的消息。
前几个月倒是好好的,谁知沈钰一个死对头立功被提拔了,沈钰就受不了了,每天刺探敌军军情,得了个极可靠的消息,一时没找到谢琨,便仗着他和谢琨的关系,拿鸡毛当令箭,骗了一队人随他去烧敌军粮草。
结果敌军早有埋伏,他们这队人伤亡惨重,沈钰带了几个人遍体鳞伤地逃回军营求助,而谢琨带人前去营救的时候,沈钰带回来的人里竟有一个是敌军抹了满脸血冒充的,趁人不备就烧了他们一大批粮草!
皇上震怒,早朝的时候让众臣商讨此事,还破例让沈修远又上了早朝。
沈修远本以为皇
上终于想起他了,他又能得重用了,还猜测是不是方云萱终于念起父女情,在皇上跟前说了好话,结果满腔欢喜被泼了一大盆冷水。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上朝竟然是因为小儿子,还是因为小儿子闯下如此大祸。
沈修远面如白纸,急忙跪地请罪,说话都哆哆嗦嗦地,“臣教子不严,请皇上责罚。”
皇上冷声道:“沈钰其人,自小到大喜好欺凌长姐,顽劣不堪,屡教不改。你胆子不小,敢利用姻亲关系将沈钰塞进军中!谢琨言语间提及沈钰是贤贵妃之弟,莫非你们沈家在外还打着贤贵妃的旗号为非作歹?”
这话太严重了,大冷的天,沈修远脸上的汗水滴到地上,只能反反复复地说:“是臣之错,请皇上责罚。”
皇上一挥手,李德福拿出圣旨,宣读沈修远这些年在政务上的错处,重点是人品不端,为父不慈,教子不严,尤其是这一次明知沈钰什么德性,还打着贤贵妃的旗号把人塞进军中,实乃不在意战争、不在意将士、不在意家国百姓之举,不可饶恕,直接夺了他的官位,从此他一家便是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