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升注意到了沈忠和吴老太的反应,多少能猜到吴老太是认识沈忠的乡亲,但沈云萱表情过于淡定,看到他们和看到其他路人没什么两样,既不惊讶,也不畏惧,甚至没有半分拘谨。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乡下姑娘,如何会有这般气度?瞧着竟似落难凤凰,比他的姐妹还强。
李耀升走近了几步,直接问:“两位是我这书童的乡亲?见了面怎么不打招呼?”
沈云萱看见上辈子的夫君,心里并无什么感触,只是见了刚刚李耀升收拾沈忠的画面,庆幸这辈子与这个男人再无瓜葛。听见李耀升问话,她礼貌回道:“我们和他不熟,看他似乎在做正事,不好贸然打扰。公子,我们的家人还等着我们回村,我们告辞了。”
李耀升难得看见个有意思的人,怎么会让她走?脚步一挪就挡住了沈云萱的去路,吴老太脸色一变,立马把沈云萱拉到身后,“公子这是干什么?”
李耀升不理吴老太,看着沈云萱笑道:“姑娘别急,我看你这篮子里都是调料,是准备做什么吃食吗?我最爱吃美味的东西,不知你是打算做什么?”
沈云萱拿起篮子里的布盖在了上面,随口回道:“是要做祭品去先祖坟前拜祭。”
护卫立马皱眉,“放肆!竟敢在我们公子面前说这么晦气的话?”
沈云萱道:“实话而已,那我不说了,告辞。”
这次李耀升没拦,而是扭头冲着她的背影道:“我是李家三公子,你若做菜的手艺不错,可来李家做厨娘。”
沈云萱头也没回,“不必了,多谢。”
李耀升挑挑眉,又喊了一句,“家母近日没胃口,若你有能开胃的小吃可送来李家,银钱方面不会亏待你。”
这次沈云萱连话都没回,就像没听见,挽着吴老太走远了。
沈忠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直到李耀升转过身打量着他,问了句,“你们当真不熟?”
沈忠打了个激灵,下意识抬头看向李耀升。李耀升眼神十分锐利,带着压迫和质疑,显然对他方才的反应十分怀疑,根本不相信他们不熟。
李耀升压低了声音,“本少爷容不得背叛,记住你的名字。”
忠心。事事忠心。
沈忠突然感到了无尽的卑微,怎么会这么难忍?原来去李家做事这么痛苦吗?
不对,沈云萱去沈家是做丫鬟的,又因为做菜好吃被李耀升看中,纳为妾。沈云萱上辈子当然是不痛苦的,甚至还早早享了主子福,后来还当了老封君,去了京城,不知道多享受。
只有他是痛苦的!
沈忠不甘心,十分怨愤,但此时此刻面对李耀升的威压,他是真的冒了一身冷汗,不敢有丁点隐瞒,垂着头小声道:“她就是二丫,是我三叔家的堂妹。因村里吴奶奶家里没人了,找里正商量过继了我三叔,二丫就也跟着成了吴奶奶家里的人。她说不熟是因为我爷奶不乐意让他们过继,家里很是闹腾了一通,断了关系,放话往后再不来往,她才说我们不熟。”
沈忠小心翼翼地措辞,既没撒谎,又没有说出完整的真相。
李耀升看了看他,“哦?这么巧就过继了?”
来李家的人换了人,刚巧那姑娘就过继出去,还和家里闹了不愉快,李耀升想着就知道里头有事儿。但是刚刚他让沈云萱去李家做厨娘,沈云萱为何又拒绝了呢?看不上李家?
李家不说多豪横,在这县里头的财富地位可是最强的,一个乡下姑娘居然一点不在意他的身份,还对差事和银子无动于衷,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缘由。莫非,是因为换人之事对李家有误会、有怨?
一个乡下姑娘罢了,心气儿还挺高。
李耀升嗤笑一声,对护卫道:“去查查那个二丫,看她到底有什么本事,对本少爷的橄榄枝弃若敝屣。”
护卫立马应是,沈忠则心里打鼓,生怕这一查会查到他说的捐官之事。他当时怎么嘴那么快把这件事说出来了呢?这下好了,总是有把柄在别人手上。
想想沈云萱这几日的作风,沈忠咬咬牙,决定拿出手上所有的银钱,让沈云萱守口如瓶。
沈云萱还不知道又有天降横财的好事了,吴老太犹豫地问她,“去李家当差是好事,你真不考虑?”
沈云萱笑弯了眼,抬头看看蓝天白云,只觉得身心舒畅,全是自由的感觉。
“不考虑,我们一家人要在一起啊,还要努力摆小吃摊呢。”
第145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9
乡下人对于在大户人家当差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整个村子也没人当过,从县里打听的当然都是好话,什么月银高、有赏赐、吃得饱穿得暖,引得许多人向往,甚至觉得能卖身去做下人还是享福呢。
当吴老太、沈福和王杏花,知道李家想让沈云萱去做厨娘之后,心思波动得厉害,就仿佛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沈福和王杏花还在想,沈云萱是不是放心不下他们,才不愿意去的?
沈云萱察觉到他们走神,想了想露出个笑来,“方才沈家耀那样子还真好笑,爹娘你们是没瞧见,那少爷脸一板,他就自扇嘴巴,打得脸都红了。大街上那么多人,他还是读书人呢,怕是羞愤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沈福、王杏花一惊,这才想到这上头,“家耀不是书童吗?咋……不对,不是说李家待下人极和善厚道吗?咋会这样?”
沈云萱一边查看剩余的花卷,一边道:“所以道听途说信不得,还是亲眼见过的才算真。对了,沈家耀已经被他主子改名了,叫沈忠,让他以后对主子忠心耿耿。我也不懂书童和下人的区别,反正看沈忠点头哈腰,卑躬屈膝的,在李家肯定日子不好过,幸亏我没去。”
“对,幸亏你没去。”三人这会儿庆幸起来,对李家的差事也避之唯恐不及,还联想到了自己。
沈福是干过苦力的,每天被人吆喝着干活,王杏花也帮县里的人缝被子洗衣裳,伸手讨钱都是弯着腰陪笑脸。这么想想,对沈忠的际遇就有些了解了。他们面对的还只是有点钱的百姓,李家那可是县里最有钱最有势的,老太爷是员外郎呢,在李家做事自然要更小心。
而且他们干得不好顶多就挨顿骂,丢了差事。沈忠居然要当街扇自己耳光,看来这大户人家还是去不得,不然哪天小命丢了都没处说理。
沈云萱见他们收了心思,又带他们去了码头。码头上苦力多,放眼望去一群汉子,出力多当然吃的也多,不然没力气干活。大部分人是很节俭的,但也有一部分手松,经常在外头吃碗面、喝口酒。
沈福和他们都认识,走进了就笑着吆喝,“哥几个吃了没?我家蒸的油盐花卷贼好吃,两文钱一个,要不要买个尝尝?自己不吃带回去给爹娘媳妇孩子吃也成,喷香!”
工头和几个熟识的人走过来看,满脸诧异:“沈福,你咋卖上花卷了?”又看看他身后几人,“这咋还拖家带口的?都是你家里人?”
沈福连忙给两边人介绍,兴奋地给他们看花卷,“瞅瞅,离这老远都能闻见香气,要不要?两文钱一个,放了油盐葱花,比两文钱的馒头可值当多了。”
有人开玩笑道:“哥几个这么熟了,还以为你拿来给我们尝的呢。”
沈福笑眯眯道:“那可不成,我闺女蒸了好长时间,累得够呛,肯定得卖上价。”
沈云萱在旁边道:“要是买五十个,可以送五个。买一百个送十个,买得越多送得越多。以后等家里做下饭菜了,还可以送下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