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萱还不知道自己的“高徒”有了更远大的志向,她和里正聊了两句,收下里正的孙子沈兴。里正隐晦提醒了她两句,让她知道沈老头对她意见颇大,甚至认为她误人子弟、坑蒙拐骗。
沈云萱笑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我也不是正经开学堂教人科举,我只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和做人的道理,遇到我会的诗词就顺便讲给他们听,再带着他们进山玩一玩,也就是个孩子王而已,是孩子们觉得有意思才喊我‘师父’。
里正放心,我知道分寸,不会给村子抹黑的。倒是沈家那边,里正多注意点,沈老太太帮了李家一个忙,沈家耀就进了李家当书童,他们算是和县里大户扯上关系了。那些人一向不好相处,不知道沈家耀这差事顺不顺利,别惹了什么麻烦才好。”
里正还真不清楚沈家那些事,听沈云萱这么一说就上了心,“行,这事儿我记下了,你们上课吧。沈兴,多记几个字,你不是想当账房先生吗?认字算术都要学会,知道吗?”
“知道知道!爷爷我肯定好好学!”沈兴满脸兴奋,激动得脸都红了。
家里是送他去过县里的学堂的,但那里大多数同窗都是县里衣食富足的人,很看不上他们这些乡下人,让沈兴很难受。有一次几个人欺负他,他愤怒反抗打了人一拳,最后是爷爷和爹带他去给对方道歉,他感觉十分屈辱。
而且学堂里的先生教书好枯燥好无聊,又很严肃。他性子跳脱,有点坐不住,下课也喜欢跑到外面撒欢。先生每次看见他跑跳都皱眉训斥,几次下来他就束手束脚感觉做什么都是错,在家打滚哭闹死活不去了。
这次是听小伙伴说了在沈云萱这读书的过程,简直太好玩了,他立马就嚷嚷要来。能和小伙伴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还能学到最想学的算术,这里太适合他了!
于是上课时就数沈兴和张礼山听得最认真。有小朋友惦记前一日上山捉兔子的事,有点不想上课,央求沈云萱去山里玩。沈云萱还没开口,沈兴就管着他们,让他们听师父安排,该上山的时候自然就上山了。
沈兴是里正的孙子,乡亲们在家里还聊过沈兴八成就是下一任里正,所以孩子们对他的身份有种敬畏,竟然真的听了。这下沈云萱不用操心课堂纪律,直接任命沈兴为“小管事”,帮着管理孩子们集合、排队、上课等事宜。
沈兴太高兴了,这不就是缩小版的里正吗!回去又能跟爷爷吹牛了!
张礼山则是若有所思,所以这就是权势地位带来的话语权,他竟然这么快就看到了。他没有生出嫉妒心,反而因为这样的差异,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不仅仅是擅长做的事,还包括身份地位以及很多天生的东西。要学习别人的长处,那些天生没有的东西,就想办法尽量拥有,实在得不到,也要认清楚现实,因为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
沈云萱为他们启蒙算术,让他们数山楂有多少颗,再一起从一数到二百,从二百数到一,然后学二十以内的加减,又拿铜板出来让他们学会简单的算账。这都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孩子们半个时辰就不再出错了!
沈兴见沈云萱不讲算术了,着急道:“师父,七八十、一百一千那种怎么算呢?”
沈云萱道:“那些明天再教,今天回去先把这些记住了。你们可以教给家里人,教给其他小伙伴,这样记得更牢固。现在我们要去学习一项生存技能,抓鱼。”
“生存技能?”孩子们对这个新奇的词语充满好奇,“抓鱼就是生存技能吗?”
“当然,能抓到鱼,以后实在饿肚子的时候就可以找地方抓了。否则就算水里有鱼你们也吃不到啊。生存技能还有生火、逑水、爬树、认识野菜野果、分辨方向、看猛兽脚印等等。都是我们这样的村里人可能用到的,当然我也不全会,会的就叫你们。这叫劳逸结合,读书不容易累,不容易困,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哇!学生存技能喽!师父我们快出发!”
孩子们兴高采烈,拿了吴老太编的几个鱼篓就往外跑,沈云萱叫他们排队不许自己走,沈兴就自发跑到最前面整顿队列,带着大家规规矩矩地往河边去。
沈云萱带他们挖了蚯蚓,将鱼篓都找地方下到水里,又制作鱼叉,挽了裤腿站到河边,快准狠地插起来一条鱼!
“哇!抓到鱼了!师父好厉害!”孩子们不遗余力地鼓掌,欢呼声让远处干活的乡亲们都听见了。
之后的半个时辰里,沈云萱一直带他们捉鱼,一共捉到了十几条鱼。把几个鱼篓提上来,里面也有十几条拇指长的小鱼,还有些虾。
沈云萱笑道:“看来我们战绩不错,大丰收!走,今天师父给你们做好吃的。”
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累,高高兴兴地就帮沈云萱把东西都拿回去了,还数了好几遍鱼虾,告诉沈云萱大鱼和小鱼还有虾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当沈云萱告诉他们算对了的时候,所有孩子都一脸骄傲。
接着沈云萱就带着他们处理鱼虾,烧火做菜。有个男孩提出:“师父,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我爷爷我爹都说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进灶房是没出息。”
沈云萱笑道:“那要是家里女人病了,男人就饿着吗?或者家里没成亲没有女人的,男人就饿死?行军打仗一帮男人的外面保家卫国,谁做的饭?”
“肯定是男人!”
“那县里酒楼里的大厨,是男是女?”
“我知道!我去县里的时候听说过,是个伯伯!是男人!”
“那……御厨呢?”
孩子们互相看看,“好像也是男人?咦?这……”
沈云萱慢慢说道:“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礼山和母亲一起生活,如果今日母亲干活很累了,回家还要做饭,礼山应该如何?”
张礼山立即道:“我肯定让我娘歇息,我来做饭!”
“没错。”沈云萱肯定了他的回答,“因为礼山心疼母亲,也不会因此觉得没面子。这是孝顺,是让一家人吃饱饭的行为,怎么就没出息了?怎么就不能做了呢?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你们若是将来想反抗的话,一定要找对方法,不要蛮干。”
有个小姑娘问:“师父,你以前在沈家过得不好,如今算反抗了吗?”
“自然算。”沈云萱笑笑,结束了这个话题,“现在愿意跟我学做菜的留下,不愿意学的去院子里玩。”
“我要留下!”孩子们异口同声,没有任何人“掉队”。
沈云萱就这样带着他们将鱼肉蒸熟,细心剔除鱼刺,加上调料和一点点青菜制成青菜鱼肉丸,又将家里的糙米拿出来和鱼肉丸一起煮成了粥,每人盛一碗,大家一起坐在院子里吃。
孩子们面面相觑,捧着碗不太敢吃。这可是很稠的粥,一碗都能吃饱了,里面还有肉丸子呢!他们真的能吃吗?
沈云萱和吴老太也盛了粥,笑道:“快吃吧,小心烫。这可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成果哦,尝尝我们一起抓到的鱼味道鲜不鲜?不过自己可不能去抓鱼,要远离水边,很危险的,记住了吗?”
“记住了师父!”
孩子们小心地捧着碗,小口喝了一口,顿时脸上就亮了。
“师父!这也太好喝了!”
“师父这怎么有一点咸味儿?粥里还能放盐吗?”
“师父,鱼肉怎么一点腥味儿都没有?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鱼!”
“粥里一粒石头子都没有,怎么做到的啊?好厉害!”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看沈云萱的目光中满是崇拜,小口小口非常珍惜地把一碗粥喝完了。沈云萱又给他们都盛了一碗,有的孩子就欲言又止,看了沈云萱好几次
,凑过来小声问:“师父,我能拿回家给我娘尝一尝吗?”
沈云萱道:“这个啊,是咱们小院儿偶尔才有的福利,是给你们的哦。师父知道你们孝顺,这是好事,不过要是带走给别人吃的话,就容易发生纠纷。所以你们可以留一定,待会儿等家人来接的时候给他们尝尝,但是不能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