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沈云莲终于对沈云萱不再嫉妒,是沈云萱让她清醒过来,她还是提起沈云萱,耍了个小聪明,才让李耀升对她另眼相看。所以她感激沈云萱。
日后她们也不会再有交集,她会努力在李家做妾,做小少爷的娘,往上爬,抓住荣华富贵。而沈云萱也许开个铺子,一家人幸福地经营着,安康喜乐。这样挺好的,她们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人生,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好。
那边李老太太派去的人打听清楚了,李老太太也就把沈忠打发了,叫他不要这么大惊小怪,没规没矩。
沈忠被训斥一顿,垂头丧气地回去当差,心中不由愤恨,要不是沈老头喊得那么惨,沈云萱又斩钉截铁说让他们受到教训,他至于这么着急吗?谁成想不过是一场闹剧。
换了旁人,这种小事怕是捕快都不会管,他们把沈家人抓起来,纯粹是因为沈云萱刚得了圣旨,县太爷给面子!
想到这,沈忠更愤恨了。上辈子根本没这回事,什么压缩馍馍?他一辈子都没听过,沈云萱在李家那么好的条件都没做过,怎么窝在村子里竟然做出这么个好东西来?
早知道他当初就不进李家,直接跟李家要一笔钱开铺子,让沈云萱在后厨做事。有老爷子压着,他不考科举也不怕名声受损,沈云萱没有任何威胁他的手段,自然只能乖乖就范。
那他就能拿着压缩馍馍去领功了!一个女子,要褒奖有什么用?这世道是男子当道,女子最大的美德就是做个贤妻良母,得了褒奖又不能建功立业,不能升官。给他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他凭着这份功劳就能当个小官呢!
沈忠越想越气,恨不得再重生一次,他就知道该如何做了。好过现在窝在李家当个跑腿的,说是书童,实则和家丁有什么区别?
他还不知道沈云莲在李耀升面前和他划清了界限,听说沈云莲升到一等丫鬟了,惊讶又兴奋,抽空去找沈云莲叮嘱她,“你一定要好好打扮,笼住主子的心,不然咱俩早晚要被赶出去。对了,你挑主子高兴的时候,劝他多读书,那样李老太太高兴肯定赏你。你再跟主子提提我,我才是你的靠山,等我受了重用,你在这府里才算站稳了脚跟,知道吗?”
沈云莲一副没见识的样子,连连点头,“我都听你的。”
沈忠满意地离开,只等沈云莲哪日受宠给他吹枕头风。在他看来,这府中女子往上爬真比男子容易得多。上辈子沈云萱轻而易举就当了妾,这辈子沈云莲也这么快就升了一等丫鬟,他却混得如此艰难。可见富家少爷更爱女色,他也只能先等着堂姐帮他一把了。
他没看到沈云莲在他背后嘲讽的眼神,若真能跟主子说上话,她第一时间就把沈忠踢出府!
第156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20
沈云萱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特意讲了一节与律法相关的课,好些送孩子来的乡亲见状都留下跟着听了一上午。
沈云萱是为了科普,举的例子都是简单易懂,可能在村子里发生的。比如谁偷了别人家的鸡、谁因为田地划分把人打伤了、谁遗弃了病弱的老人、谁偷偷把落单的小孩卖了等等。
打或抢一定是违法的,只不过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刑罚大家不清楚,有些在大家眼中只算小矛盾的事,竟然会被判刑。大家觉得挨打还手是应该的,竟然也可能被判刑。
乡亲们听完唏嘘不已,“还是咱村子里好,有啥事找里正就解决了,外头忒复杂。”
沈云萱趁机说:“是啊,那天要不是正好差大哥在场,我也不会报官,请里正处理最好不过。”
张礼山跟着道:“当时里正就在场,沈家人仗着家里有两人在李家当差,不听里正的话,只有差大哥才能压制他们。”
沈云萱点了点头,“好在他们没来得及下狠手,没伤到我奶奶,也没真的抢走钱财。衙门关他们几日就会放回来了,不会给咱们青山村抹黑。”
他们师徒俩一唱一和,村里人对沈云萱报官的那一点芥蒂立马散了,注意力全集中到“抢走钱财”上面。
当时他们都觉得“入室抢劫”是个说辞,没有深想。沈家人就是想搬沈老三的东西回去而已。如今细细想来,众人都是一惊。沈云萱做的那个买卖还请了帮工,怎么说也是赚了钱的,这银钱到了沈家人手中还能还回来吗?不得刮掉沈福一层皮?
差一点他们大伙儿就成了“偷到抢劫犯”的帮凶了!而且要是被沈家人做成了,他们村子出了这种犯人名声都坏了,谁还敢和他们谈婚论嫁?沈家人真是害人精!亏沈家还有读书人,一家子丢人现眼!
乡亲们带孩子离开的时候,还在骂骂咧咧地怨怪沈家。沈云萱和张礼山对视了一眼,同时笑出声来。
下午沈云萱就带家人继续到县里看铺子,要找个合适的铺子也要看缘分,不是那么好找的。
卖货的事暂时交给了秦氏他们,沈云萱则跟着牙行到处看铺子。他们需要铺面带后院住宅的那种,这样做早餐或者晚上收拾都很方便,节省路上来回的时间,冬天供暖也节省一些。
试想累了一天能立马进后院休息不就是最舒服的吗?
而且铺面也要大一些,能多摆几桌,她对自己的厨艺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能出现客人多了没地方坐的情况。各种要求跟牙行说清楚,沈云萱连续看了五天才找到一个合心意的铺子。
铺子的位置略偏了点,不是热闹的街道,附近个人住宅更多一些,它算是住宅区域外面临街的一家,所以有院子也有铺子。是几年前一个大户人家的夫人开的米行,后院一直没住人略显破败,铺子倒是没什么损坏,买齐了桌椅和灶房用具直接就能开店。
一直没卖出去一是位置偏铺面却大,小本生意用不上这么大铺面,红火的生意看不上这位置,且那么大的后院也算价格,县里人都有自己的住宅不需要,这就不实用也不划算了。
再一个是这铺子前主人那一家,是因为生意失败才变卖资产,全家都搬去小房子住了。做生意的都觉得不吉利,刚开始牙行都没给沈云萱推荐。
没想到沈云萱一看就相中了,这简直完美符合她的需求!而且铺子在县城东头,青山村就在县城东边,想回村采摘山货、打猎要近很多。
白杏花感觉前院后院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不由咋舌,“这……太大了吧。后头这房子院子比咱家还大一倍呢!不是说县里房子都小,没村里的宽敞吗?”
沈云萱笑道:“这一片住的都是不缺衣食的人家,院子当然要大一些。昨日看的县北边房子就小得多了。这院子正好,三间大正房够咱们住,西厢房连着灶房,就做仓房。东厢房比较明亮,有孩子想跟我继续学的,就让他们在东厢房读书。”
吴老太想得长远,沈云萱能得皇上褒奖还不骄不躁,显然是肚子里有货,将来还能拿出更多好东西,那这铺子就差不了。弄个小的不久后还得搬,不如一次到位,能开很久。
她转了一圈笑说:“挺好挺好,房后还有一个小院,正好养些鸡鸭羊啊之类的,还能种点小菜。”
至于牙行说的后院房子有些破败,对于村里的房子来说,这青砖瓦房绝对算得上极好了。简单修修,添些家具就住得很舒服了!
沈云萱又去附近转了转,同街上的老人聊聊天,确定这铺子没有什么不妥之后,就直接去衙门办了手续。一百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
银子在沈福身上揣着,他递出去的时候手心都在冒汗。这就给出去了一百两?他活到三十多岁,赚的所有钱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两呢,怪不得村里人想要到县城生活这么困难呢。
村里好歹有地,在县里要是没个好差事,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买个自己的房子。
不过几人激动了一下也就算了,毕竟沈云萱得的赏赐有三千两。这一百两虽说挺多,但这铺子要不是几年卖不出去也不可能这么便宜。
买了铺子,几人就热火朝天地收拾起来。沈云萱规划哪里放什么,找来匠人交代清楚。沈福盯着别出差错,重点把铺子和后院的几个灶台修建好,火炕也重新弄了一下。沈云萱还特意让人加修了火墙。
这里比京城还靠北,冬天真的会冻死人。如今不缺钱,自然让家人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冬天屋里暖和比什么都幸福。
吴老太和白杏花则带着秦氏几个,一起缝制新被褥新衣裳。秋季的衣裳、冬季的棉袄,都得准备起来。开了铺子不像在村里在街上,必须体面干净没有一块补丁,还得多几套换洗的。
这一样样准备起来,比过年还热闹。沈云萱给帮工都加了工钱,他们也是喜气洋洋的。
翠儿缝衣服的时候问沈云萱,“姑娘,开了铺子还用咱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