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辩不过她,后续买柴油确实也需要票,便收下了:“犁一亩地多少钱,你定个数。”
“一公斤柴油农机站五毛六。我问了,12匹的手扶拖拉机用旋转耕机犁一亩荒地要4斤左右柴油,一天可犁田10—12亩,司机一天的工资5块钱,那犁一亩地便用1.12元的柴油,付司机5毛,再加上机械的折损,一亩地按1.8元收怎么样?”
“按两块。”族长一锤定音道,“你得挣钱呢。”
“耙地消耗少,一亩按1.5元走,这个您可不能再挣了。”
族长点点头。
邱秋接着又道:“我问运输公司了,拉货的成本在0.2元/吨公里左右,您按这个收费吧。”
族长瞟眼邱秋,知道她没说实话,哪会这么便宜?
山路跟平道可不一样,还有不足一吨呢,那也是跑一趟啊,难道不收钱了,知道跟小丫头争辩起来,说不过她,便应了声“好”,回头怎么收,还是他来定吧,不能让小丫头吃亏。
邱秋自觉解决了问题,起身下楼看昭昭教小朋友们组装航模,看航航将自己的小车车让给更小的孩子骑着在院子里飞跑。
接下来的日子,邱秋不是带人进山收集药材幼苗和种子,便是跟族中的老人学怎么炮制苗药或是系统地学习什么是苗医的两纲五经、望诊嗅诊问诊听诊摸诊弹诊蛋诊,以及内治外治奇治和对风类疾病的治疗……
第147章 回沪
学习的当头,邱秋晚上也没闲着,伏案坐在灯下写药材种植手册,最后装订成册,厚厚一沓。
记录了近百种药材的选地、育苗到采收、加工的全流程技术,同时涵盖了病虫害防治、质量管控等内容。
有时一写几近黎明,舅婆心疼她,每天的饭食变着花样地做,几个孩子在家也不乱跑乱跳了,走路都是轻轻地慢慢地,生怕打扰到她。
一周后手扶拖拉机等和种子到了,物资局机电农机公司和收购站打来电话,让去提货。
族长接到电话,给在月湖寨学车的老八、老九、老十和十一打电话,让他们去县里用车把种子拉回来。
学了一个多星期,虽已勉强能上路,可从清溪镇到他们西苗寨是长长的几十里山路,爬高爬低,有些地方更是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几人心里没底。
最后是周大平和张思铭一人一辆前后压车给开回来的。
君浩君泽有一个多月没见张思铭了,两个小子见到阿爸,兴奋的啊,就差跑到山头或是大队部用喇叭喊两嗓了。
张思铭弯腰一手抱起一个小崽子颠了颠:“吃胖了,结实了。”
邱秋牵着昭昭、航航过来,笑道:“还晒黑了呢。”
“咱们张家就没有白皮肤。”张思铭笑道。
邱秋一想可不是嘛,君浩君泽跟爷爷、阿爸、小姑长得可谓共用一张脸,都是浓眉大眼,黑黄的皮肤。
“大哥——”念秋抱着跟舅婆学的绣了一半的衣服跑过来,笑道,“你是来接我们的吗?”
张思铭诧异地扬扬眉,看向邱秋:“要带孩子们回沪市了吗?”
邱秋点头:“是该回去了,再有一周就该开学了,我们回去还得搬家安顿。”
张思铭:“搬哪?”
“徐汇区宛平南路华侨新村2号楼201室。”
昭昭接话道:“大舅,二楼整整一层都是我们家哟。”
“有暖气。”航航奶声奶气道。
邱秋摸摸他的头,解释道:“华侨新村属涉外住宅,试点分户式供暖,有燃气壁挂炉和暖气片。”
昭昭:“窗户可大可大啦,双层玻璃哦。”
邱秋惊讶地看着昭昭和航航,没想到他们对新家这么期待,还以为会对公寓的老房子恋恋不舍呢。
张思铭:“什么时候走?坐飞机还是火车?我送你们到昆明。”
“后天上午的飞机,明天我们先跟你们一起回月湖寨。”今天太晚了,回去要走夜路,开车不安全。
知道邱秋和孩子们要走,苗寨的老老少少都来了,苗家特有的银饰、衣服和千层底布鞋,以及各种干菜熏肉腊鱼苗药,装满了周大平来时开的手扶拖拉机车斗。
邱秋看得头皮发麻,跟大家一再解释,他们回沪市坐飞机,带不了那么多行李。
没人听,飞机带不了,留个地址他们寄过去呗,多大点事。
邱秋求救地看向族长。
最后,族长做主,帮邱秋留下了两麻袋苗药和几十斤熏肉腊鱼,以及寨中阿婆们给邱秋昭昭航航一人做的两身衣服和两双千层底布鞋。
银饰邱秋买得有,就不要了。
舅婆蜡染的布料给她拿了一匹。
翌日一早,吃罢饭,邱秋抱过族长、舅婆、表舅妈,跟众人挨个打过招呼,走到门口,拉住张思铭从车斗里伸来的手,抬腿爬了上去。
东西装了三麻袋一竹篓和一个装着溪哥的小桶。
旁边铺了干稻草和被褥,给他们坐。
叶大虎将四个孩子一一抱进车斗,掐着崔小草的腰往上一举,惊得她低呼一声,忙抬腿迈过车帮站了进去。
众人哄笑,崔小草狠狠瞪了叶大虎一眼,羞红了脸。
邱秋笑着打趣两句,伸手将念秋拽了上去。
叶大虎接过周大平手里的摇把,打着火几下摇响拖拉机,走到后面,跟族长等人打声招呼,双手扶着车帮往上一跃,跳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