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东宫的仪仗,宫中现在只有太子妃能用了。公主恐怕没见过这位殿下,太子妃出身信国公府,先皇后薨逝后,太子妃一直代掌六宫宫权、教养东宫皇孙。”
景涟托腮,轻柔笑道:“我知道。”
她听过她,太子妃贤名远扬,即使景涟在遥远的宜州,也听到过太子妃的声名。
并且她知道,不止于此。
宫中的女官只在意宫权握在谁手上,宫外的朝臣却更关心皇权所在。
太子是储君,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分享天子权力,东宫属官近百,近似一个微缩的朝廷。而当太子身死、皇孙年幼时,天子为了朝局平稳,也为了互相制衡,这部分权力被理所当然转移到了太子妃手中。
她是太子妃,却又不仅仅是太子妃。
她代替太子皇孙,执掌东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她行使着丈夫遗留的权力时,她发挥的作用近似于太子;当她以嫡母的身份教养皇孙时,她同样可以代行皇孙的职责。
李桓曾经向景涟提起过她,定国公来信说起明德太子妃,称朝野上下叹服,称赞她有宰辅之材——太子薨逝三载,东宫属官虽然屡有变更,但人数并没有减少,地位也没有下降,这说明太子妃举重若轻,安抚住属于东宫的大部分人才,稳住了东宫局势。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东宫的顶梁柱太子身死、皇长孙幼小不能理政的情况下,东宫动荡不是最惊人的情况,东宫平稳才是。
丹阳来信中,也提起过太子妃。
丹阳就要朴实很多,说太子妃色可倾国,是仙姿脱俗的绝代美人,连声叹息自己为何不好女色。
倾国之色,宰辅之材。
这是个近乎完美的女人。
纷繁念头从景涟脑海中闪过,现实中却只是须臾。
杏黄的仪仗渐渐近了,最终停在了福宁殿殿阶之下,与景涟的轿辇仅隔数丈。
宫人们俯身拜倒。
行礼声中,杏黄的轿辇帘幕寸寸揭开,一张无比动人的美丽面孔从帘幕后露了出来。
景涟的呼吸忽而一窒。
第06章 裴含绎
景涟一直知道自己美貌过人。
早在她年幼时,皇子皇女们尚且不必分席上课,进宫读书的宗室子弟、各家伴读就都喜欢围在她身边。丹阳县主和她的交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理由也很简单,丹阳喜欢一切好看的人和事物,而景涟是她见过最好看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