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书:“我没有……”
尚书夫人几乎按捺不住:“我儿虽无大才,至少品行端正,人也老实,可做不出欺男霸女杀人害命的事!我不求他娶个公主回来,要个身家清白、出身端正的儿媳妇总不是痴心妄想吧。”
尚书夫人是正经清流文官家里养出来的女儿,最在乎德行名誉,刘尚书擅自定下的这桩婚事简直直戳在她的心窝上,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是,肃王府门楣高,可你看看肃王府的名声!真以为他们不在京城,京城里就没人知道他们王府是个什么烂糟窝了?”
刘尚书喝道:“慎言!宗室岂能非议?”
尚书夫人却再也压抑不住心底恼恨:“最受宠爱,我呸!肃王府乱的人神共愤,最受宠的能是个什么好东西。她祖父和父亲能当街掳掠民女、杖杀良民,将来她进门之后一个不顺心,是不是要杖杀婆母和妯娌。到时候,你给阖府上下先备好棺材吧。”
她说着说着,想起下面未说亲的几个儿女,悲从中来,哭了起来:“老三老四老五还没说亲,珍娘妙娘玉娘还在闺中待嫁,结下这么一门亲事,几个孩子的姻缘也要受影响——换成我,十月怀胎生下玉娘,断然不忍心让她嫁人后多这么一个妯娌——不要说玉娘,珍娘和妙娘虽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也是好端端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我可干不出这等事。”
往日里,尚书夫人再端庄不过,此刻却什么都顾不得了:“我宁可给我儿寻个家底单薄的清白人家好女儿,也不想娶一个烂糟窝里爬出来的高门儿媳妇,免得连累全家上下。”
直到最后一句话,她才真正忍不住,哭出了心中所想。
——是啊,肃王行事着实人憎鬼厌,当年穆宗皇帝时,肃王府险些搭进去。如今皇帝虽然抬举肃王府,但皇帝已经登基二十多年了啊!
这话实在忌讳,半个字都不能提。尚书夫人毕竟有些见识,没敢出口。
但她的意思却已经很明显了,明显到刘尚书能听出妻子话中的怨怼不安,明显到他必须给出解释。
皇帝虽然抬举宗室,但本朝宗室旁支向来没有实权。皇帝自己又是兄终弟及,自然对宗室抬举之余更加防备。
结亲贵在相互借力,肃王府没有实权,再怎么尊贵,也借不上力,还要背负偌大的风险,由不得尚书夫人不心生怨恨。
门外一片死寂。
显然,尚书夫人治家有方,守在门外的侍从早在听见房中似有争执时,立刻便知机地全部退走,防止听到不该听的话。
刘尚书运了运气,双手搭在妻子肩上以作安抚:“夫人,你听我说,我这么多年行事一直妥当,要不然也不能给你挣来丞相夫人的名头,是不是?”
夫妻二人感情一直颇好,近来因为刘吉的婚事生了嫌隙,但底子仍在。
尚书夫人哽咽道:“我呸!”
刘尚书知道夫人稍消了些气,继续道:“夫人,我为官至今,一直秉持一条原则——绝不违背圣上的意思。”
尚书夫人的眼睛慢慢睁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