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将军嘴上说不熟 > 分卷阅读19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3(1 / 1)

大拇指一竖,“平王那般强势霸道的人物,昨夜竟也……” 梅爻见他似要说书,摆摆手:“你只说说他们最后议定的条款。” “哦,那可太多了!封地食邑、通商互惠、矿产盐铁、军事约束,连小世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说重点。” 他麻利地从怀里掏出一卷册子,双手捧上:“这是我誊抄的简本,全约得用玉玺金印才作数。大齐以南北边界三州为聘,衢州作昭王封地,徐滁二州赋税□□共分。王上压了两座铜矿,粤州自治,划给您做汤沐邑。”手指往下一划,“相关的军事约束,盐铁、马匹、玉石的通商互惠条款,写了整整十七页……” 梅爻指尖停在末页,皱了眉头:“子嗣送京抚养?又是为质!这阿爹也同意?” 白砚声嘿嘿一笑:“礼部那群老酸儒非要添这条,王上当场冷笑。”他惟妙惟肖地学起梅安私下里的抱臂姿态,“老子赌那小子造反都不会答应……” 梅爻:“……” 她缓缓合上册页,纸页发出细微的脆响。这些条款字字公允,偏生压得心头沉甸甸的。他们的姻缘里缠着太多金戈铁马,连枕畔私语都系着家国利害。夫妻扶持间藏着制衡,恩爱缠绵里绕着算计,稍有不慎,便致万劫不复。 白砚声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由地轻叹一声。明艳艳的小姑娘,偏生在最险恶的漩涡里。他摩挲着手中卷册,暗自祈愿:愿这对璧人能在这乱局中,守住初时的这份赤诚。 梅爻寻至阿爹宿处,却不见人影。她脚步一转,往后院那处花木深掩的院落走去——那是母妃浮黎的旧居,已空了十余年。 昨夜摘星楼开宴,梅安喝了不少酒,虽神志尚清,却因强争一宿,眉眼掩不住倦色。昔日杀伐果决的枭雄之姿褪尽,只余一个疲惫的父亲,仰靠在浮黎最爱的藤椅里,掌中攥着件旧物,目光空茫地望着檐角。 直到梅爻轻唤一声“阿爹”,他才恍然回神。 幺儿的眉眼像极了年轻时的浮黎,梅安望着她,眼眶倏地红了。 梅爻俯身,瞧见他手里那只褪了色的布老虎。那是她儿时最爱的玩物,后来破了,阿娘答应再给她绣一个,只是她再没等到。 她接过细看,布料已磨得发软,却并非她玩坏的那只。虎头上的“王”字纹一半工整秀丽,另一半针脚却歪歪扭扭,很糙。 “是不是很丑?”梅安揉了揉她的发顶,笑着叹气,“……我绣的。” 她猛地抬头,撞进父亲泛红的眼底。梅安闭了闭眼,嗓音沙哑:“那时她常常缝一半便睡着了,后来……后来我接着缝,怕你嫌弃,一直没敢给。” “阿爹……”她摩挲着那歪斜的针脚,忽地扑进他怀里。 梅安轻轻拍着女儿单薄的脊背,胸口的湿热让他喉咙发紧,半晌才道:“若不喜欢,便还给阿爹。” 她立时将那小老虎紧紧搂住:“我要!这是阿娘给我的。”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ì????ü???ε?n??????????????????m?则?为????寨?佔?点 梅安无声地笑了。目光掠过檐下花枝,似乎又见那个纤影坐在晨光里,提针捋线,她那么美,连身后最娇的花都比不上。 “你二哥说,”他忽又开口,“那小子看你的眼神,像极了当年我看你们阿娘。” 他粗糙的手掌擦去她眼角湿痕,“幺儿,只要你欢喜,为父此生……都不向大齐兴兵。” “阿爹!”梅爻又扑回他怀里,方才擦去的眼泪又淌了一脸。 翌日辰时初刻,梅府中门打开,朱红毡毯铺地,檐下铜铃在晨风中清吟,为吉日更添一分灵韵。 平王严诚明率使团踏着礼乐而来,玄色冕服庄重雍容,蹀躞带上明珠随步生辉。身后礼官手捧朱漆礼盘,盘中青玉雁展翅欲飞,栩栩如生,雁颈系赤金婚书,朝阳之下流光溢彩。 梅安立于高阶之上,一袭暗金纹蟒袍,玉带束腰,威仪赫赫。身后四位公子如松而立。 见使团仪仗至庭前,梅安降阶相迎:“平王携天家之礼而来,南境蓬荜生辉。” 严诚明执圭回礼,笑意温雅:“奉大齐天子敕命,为昭王行纳采之礼,以结两姓之好。” 礼乐声中,梅安亲自迎平王一行入府。正堂早已设好香案,长老们已分列两侧,目光沉凝,注视着大齐礼官将聘礼一一陈列于案。 太祝捧鎏金简册出列,声如洪钟:“大齐皇帝敕曰:择昭王彧,以三州为聘,迎文山王郡主梅爻为妃,永固南北之盟!” 大巫以朱砂点雁额,唱诵:“玄禽纳吉,凤翥鸾翔!” 繁复的仪程中,梅爻立于屏风之侧,眸光流沔,望向堂中那同样一身吉服的男人。他也正望着她,眉目如画,灼灼风华,似也要将这一瞬镌刻心底。 严彧上前几步,捧出一方白玉匣,匣盖轻启,露出内里颗颗饱满的种子。 “雁礼之外,另添聘雪焰兰千株。”他声音清朗,却字字郑重,“此花四季常开,将培至衢州新府。”目光落向梅爻,唇角微扬,“待来日花开,与卿共赏。” 堂上梅安凝视那些种子,眼底波澜微动,而梅爻已湿了眼眶。 第130章 太后大丧的素幡尚未撤下,皇帝便因哀恸过甚罢朝静养。京畿之地尽缟,连最是笙歌不绝的海河画舫都歇了丝竹,唯有萧瑟秋风掠过水面,搅碎一河白色灯幡的倒影。 使团南下时悄无声息,直到数日后,有人撞见恭亲王府上的采买嬷嬷购置红绸吉符,不过半日,各府后院便开始暗流涌动。 细心的又发觉礼部郎中验收了宫造的红纸金粉,更精明的已开始掐指算日子——百日热孝将尽,废太子府近来工匠进出频繁,那位在城郊喂鸭子的主儿,怕是要飞上枝头了。 只是不知哪家贵女应了这场”冲喜”,敢接下这孝幔下的凤冠。各家夫人暗地里点数闺名册,也未得头绪,倒叫这场暗涌更添了几分诡谲。 半月后,三封朱批诏书同时明发六部,解了大家之惑,却也震动了整个朝堂: 其一,皇三子啠,性秉温良,德彰仁孝。昔遭谗佞构陷,今赖天理昭彰。着复太子之位,重掌东宫印玺。其旧邸修缮已毕,一应仪制悉如旧典。 其二,骠骑将军严彧,器宇宏深,功标麟阁。昔平西北狼烟,今成柱石之任。特晋昭王爵秩,开府衢州。赐婚文山王女梅氏,永固南北之盟。 其三乃太后遗诏:彧儿婚事当速,可借百日阳和之气,安九泉悬望之心。今特许昭王于热孝期内成婚,着礼部从简操办,以素银代金玉,以清乐易笙箫。 李啠复位早在朝野意料之中,倒是严彧封王联姻的旨意,惊起一片哗然。可待众人细想,确早有蛛丝马迹。 陛下与太后对严彧的隆宠,早已逾越常制。这位年轻的西北统帅,敢冒然斩杀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