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3章
五月一号。
西北战略发展科研所。
离别总是引人神伤,坐在车上,警卫员从后视镜看这后方坐着的两位老同志都红了眼圈,自己也免不得有些触景生情。
“冒昧问一句,您二位来西北有十多年了吧?”
吴培英擦着眼角的眼泪,“眼瞧着都快三十年了。”
“竟然这么久?”警卫员有些不可置信。
“是啊。”陈先进也叹息了一声,“还记得才过来那会儿,这边还是一片荒地,现在研究所的高楼都盖起来十几处了。”
警卫员也跟着感慨:“我才来三年,都觉得这里变化非常大,说来还有些羞愧,只是三年,我都忍不住想家,可跟您二位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吴培英慈祥的笑了笑:“想家是应该的,你这么年轻,家里一定也很惦记你,不要像我们一样天天就知道埋头工作,忽略了家人,你有机会了还是要跟家里多多联系,省的落了埋怨。”
“嘿嘿。”警卫员不好意思的继续说:“我妈倒是经常惦记着让我给她们发电报,不过他们也知道我是来做正事的,也能理解我,您二位的家人肯定也是一样的,在这里面工作,那肯定研究的都是国家顶级……”
“咳咳咳!”
坐在副驾的另一位军人同志清了清嗓子,打断了警卫员的话。
他神色比方才严肃许多,语气满是警告:“好好开车,别这么多话,不该问不该提的说了都是触犯纪律,等今天回去了也记得今天的任务不能往外面说。”
“是!连长!”
警卫员连忙应声,顿了顿,才又小声解释:“来之前您已经跟我交代过了,连长放心,两位同志,抱歉是我多嘴了。”
吴培英跟陈先进都摇头说不碍事,那位连长却仍是神情严肃的又教育了警卫员好一会儿。
虽说这两位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解除了保密状态,可他们仍旧是国家机密科研的顾问。
哪怕这次回家,也是全程有安保负责护送,等到了京市,还要接受为期三天的封闭式保密课程培训。这过程中,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更不能对两位老同志有多余的关于工作上的问话。
有了连长的教育,警卫员一路上便也再没提过那些事儿,哪怕是到了火车上,年轻警卫员都一直格外安静。中间,还是吴培英觉得有些无聊,拉着他聊了些家常话,氛围才算轻松了些。
陈先进他们是天不亮就从科研所出发的,等抵达京市时,天也早已再次黑了下来。
一路随行的连长送他们出了火车站,外面早有京市这边的警卫员开车来接。
“外面……”
“外面真是跟从前大不一样了。”
才出了火车站,陈先进跟吴培英看着街道上仍旧亮着的彩灯感慨万千。
“我们走那会儿,这里还是一片青砖瓦房,哟,小汽车连老百姓都开上了啊。”
“现在发展的可真好啊,想想也是,咱们那大西北都发展的越来越好,首都当然也日新月异。”
“两位领导辛苦了,先上车吧,在路上慢慢看,今天赶上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处庙会,恐怕这个点还没撤市呢,咱们顺路过去您两位也能看一看,不过不能停,等回头两位报道完了,随时喊我派车送两位出来逛逛。”
“得嘞,走吧。”
“这是您二位的行李?”
“嗯,辛苦你了,我们俩自己拎就行。”
“不用不用,我来我来。”来的警卫同志连忙抢着去拿两个小巧的行李箱,拎到手里后,还是忍不住的道:“我只是没想到,您二位在那边住了这么些年,竟然只有这一点东西,而且还……这么轻。”
陈先进和蔼的笑了笑:“里面最多的就是材料跟一些手写稿,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更多的文件都直接通过线上传输了,不然会更沉些。”
“不是,我的意思是……您两位的生活用品少。”
“哈哈哈。”吴培英笑起来:“老男人哪儿那么多东西,我这里面仅有的几件衣服大部分还是组织上发的四季工作服。”
他们两个说说笑笑,看着很是轻松。
但是来得警卫同志却心里有些滚烫,上车前,忍不住给他们两位行了军礼。
“两位辛苦了!”
“别这么说,大家都是为了国家。”
“是啊,这都是我辈应该做的,谈不上辛苦。”
话虽这样,可换做是普通人,谁又能忍受得住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寂寞,谁又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待在荒凉的西北研究院,昼夜不分的做科学研究。
“您两位这种毅力跟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吴培英谦虚的笑笑,而旁边的陈先进脸上的笑意却淡了几分,过了会儿,微微叹了口气。
“可也确实对不起家中亲人。”
警卫员一愣,“家里人应该能够理解。”
“理解是一方面,我也确实愧对他们,就算不理解,我也能够接受。”
“可您这不是回来了吗?”警卫员笑着道:“您往后的
时间里,都可以尽量的多去陪伴家人。”
“陪伴……再如何陪伴,也弥补了不来曾经错过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