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的导演团队,领头的聂梵导演,啊,名导,年轻有为,拿过东京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我们的摄影团队和美术团队都拿过金骏奖最佳奖,含金量不用多说。还有我们的男主角余寻光,啊,新生代的演技派,去年的男喜,金凤奖的双提男配,业务能力和为人都是业内有口皆碑的。”
“我相信,能在毕业之前参演这样的剧组,不说会成为同学们从业初始中多难忘的精彩履历,也绝对绝对会对你们毕业后的求职有所帮助。所以,今天咱们只有一个要求,听指挥,听命令,好不好?”
现场导演讲完话,安抚好“民心”之后,和老师们一起组织学生们进入临时搭起的化妆间。
100个人,光是服装和化妆都得费劲儿。剧组为了效率,一次性请来了25个化妆师,每人平均负责4个学生的化妆与造型,要求必须在2个小时以内完成工作。
在必要的时候,金钱是真的能买到时间。
到早上7点,林汝芸又再次来到化妆间,逐一检查学生们的妆造。
检查合格,统一放餐。
刚从化妆间那种忙乱的空间出来,学生们得到喘息,开始借着机会小声聊天。
“这个剧组的饭还不错。我有看网上一些职业群演的vlog,他们有时拍出来的剧组餐简直不能看,有些大组给的饭可次了。”
“服装也可以,干净的,没味道。”
“啥时候开拍啊,我好想见到余寻光。”
“今天能看见余寻光?”
“你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当时剧组去学校招人,打的就是能和余寻光共演的招牌。”
“我不知道啊,我还以为是普通的招群演。”
“怎么每次都有这种不明所以的人混进来!我朋友想来都被刷下去了。”
“我真羡慕那几个前景,能和余寻光同框。”
“没关系,到时候镜头一拉,照出来谁,谁都能和余寻光同框。”
“我们能找他合照吗?”
“不能吧,刚才那个导演不是说了,要听指挥。”
“我听说还有几个人和余寻光有吻戏呢。”
“真假?拍的啥内容啊是,原作里有这一段吗?”
“不知道,没看过剧本,应该是原创情节。真是的,排练的时候纯听导演安排,半点内幕不知道,保密协议还签了一大堆。”
叽叽喳喳,直到7点半,现场导演把学生们带入今天的片场。
那是一个仿民国时歌舞厅的景。
现场有很多设备,除了大摇臂之外,头顶的大气球灯最为亮眼。
因为是搭出来的景,场地很大,别说100个群演,就算加上摄制组的人再来双倍的出演人员,这儿也容得下。
有部分眼尖的学生一进来就看到了和聂梵坐在一起的余寻光。他穿着灰色的西装四件套,发型是油头往后梳。看《风雅颂》入迷的人会因为相似的发型第一眼幻视到陈敏笙,细看下又会马上清醒。
因为余寻光现在的表情是冷淡的,等他一上戏,他的表情又是游离的,飘忽的。
不管他演的是谁,反正陈敏笙不这样。
跟聂梵在一起的还有女二吴梓兰,她是这场戏的“女主演”。
今天主要拍的是伊宁来舞厅找黎耀川的镜头,聂梵设计这种大场面,是为了重点突出欢场的奢侈与糜烂。
“我们整场镜头分为三组。第一组镜头用斯坦尼康前跟,把你从门口走进来到舞池中央这一段拍完,之后第二组镜头换摇臂车后跟,往前推,直到画面中心,定点黎耀川。黎耀川起身之后,镜头旋转,他过来找你,这个时候整体视角再换斯坦尼康后跟。”
和之前拍的长镜头不同,今天的镜头要求就只有一个:平稳。
没让学生们做多余的等待,因为剧组这边也差不多是4点左右就有人员到场调试设备了。林汝芸确定好现场完成度合格后,直接指挥学生们入场。
片场实操和排练是有区别的,好在余寻光和吴梓兰也需要和学生们培养默契,大家可以一起磨合。
这部分镜头里吴梓兰不需要做多余的动作,等她确定好行动路线和站位,林汝芸再去找余寻光。
她和他一起坐在红色沙发的中心,旁边是两个穿着艳色洋装的女孩。
具体镜头如何安排,刚才聂梵跟余寻光介绍过,他已经在脑海中有了大致的概念,现在他需要了解的是如何跟群演配合。
林汝芸给余寻光介绍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