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寻光瞟了他一眼,拒绝理会他的调侃。
站在剧组铺好的白布里拍了几张,李传英又指挥着道具组上道具。
余寻光安静在旁边等待,等道具布置好,他坐在椅子上拍了几张。
拍照时,摄像师在旁边指导,“表情很好,但是肢体动作再放开点。”
余寻光舔了舔嘴唇,看着眼前的大光,缓缓的把脑海中朱明祎的形象拽了出来。
朱明祎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能在八岁的时候对亲哥哥下毒手,说明他的性格底色是天生的混沌。
无论是他还是明霄的内心都不难理解。不过余寻光在读剧本时,还是给朱明祎写下了长达5页的人物小传。
他的人设非常丰满。
要说朱明祎,便离不开他身边的那些人。
除开沈云洲之外,还有一个便是太监刘谨。
刘谨是朱明祎的大伴,是从小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人。生于皇室,幼小的朱明祎对这个世上产生的第一个疑惑是他与兄长不同的称呼。
“为什么大家叫皇兄「太子」,叫我为「梁王」?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刘谨告诉他:“我的殿下,太子以后是要当皇上的。”
“像父皇那样的皇上?”
“是的。”
“皇兄可以成为父皇,那我呢,那梁王呢?”
刘谨小心又不忍地说:“梁王只会是梁王。”
朱明祎当时就生气了,“狗奴才,跪下。”
哪怕从他有印象起,就一直是刘谨在照顾他,但他如今不开心了,他就要拿东西,狠狠的抽打刘谨。
朱明祎不理解,为什么皇兄可以成为父皇,他却不行。
不过他聪明的知道这不是一个好问题,他便没有向任何人提起。
后来,朱明祎开了蒙,读了书,他逐渐明白。
“皇兄能做父皇,是因为他是太子。”
皇兄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比自己要早出生一刻。
这太可笑了。
意识到这点不同,朱明祎从此对周身的任何不同都格外敏感。
皇兄的功课没有背好会挨罚,因为他是日后的皇帝,他要为万民负责,所以父皇和老师会用最严格的要求来要求他。
而他一辈子只能是个吃干饭的王爷,所以哪怕是他的功课没有做,母后也会夸奖他“活泼”,说他正是“爱玩的年纪”。
姐姐对皇兄的偏爱中带着尊敬,对他更多的是无所谓。
父皇、母后还有姐姐,他们凭什么这么偏心?他们不是一家人吗?为什么到这里又不一样了。他和皇兄到底差在哪儿?
差在性格吗?
皇兄从小就沉稳,温和,爱笑。
而他从小就顽劣,易怒,不仁。
差在外貌吗?
可他们明明长得一模一样!
朱明祎讨厌这张和哥哥一模一样的脸!
朱明祎七岁时,和哥哥一起跟着父皇上了朝堂,他再次听到那些臣子在夸赞太子,说他有“先祖之姿”。
没有人提起他,没有人在意他。
这群狗屁大臣也偏心!
他们不仅偏心,他们还坏。
刘谨告诉他:“梁王殿下,朝堂上有人说,说您与太子殿下的神貌越来越相似,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此非吉兆啊。”
什么叫“非吉”?同样是母后生的孩子,他怎么就成了晦气的东西?
大臣们想干什么?
朱明祎一个人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
他们想要把他赶走。
他们或许还想要他死。
父皇母后会如何?
父皇母后保住了他。
可他们不会一直活着,他们能保他一辈子吗?
皇兄仁慈善良,皇兄对他很好,但皇兄会一辈子对他很好吗?
不!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绑在别人身上?他同样是这个世上最尊贵的人,他才不要每天担惊受怕,仰人鼻息地活着。
凭什么同为父皇母后的孩子,他们甚至长得一模一样,他为什么做不了皇帝?
父皇是个好人,皇兄也是个好人,所以不论他做了什么,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