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庆桓决定明天就递上请辞的奏折,家里的东西也先收拾好,等到上级的批复下来,他便拖家带口的返回老家。
晚上回到各自房间,罗婉晴趴在床上默默流泪。
她的身份本就高攀了那人,现在父亲辞官,她们全家也即将搬离京城,想必以后也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罗婉晴想在临走前去见心上人一面,正式跟他道别,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其实罗婉晴的心里还抱着一丝微弱的期望,也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若是那人肯娶她为妻,或是定下婚约,他们也就不用分道扬镳了。
再者那人的身份特殊,说不准他能帮到父亲呢!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罗婉晴带着为他绣的香囊,瞒着家里人,偷偷的去见了她的心上人。
少女的初恋纯洁而美好,小心翼翼的捧着一颗真心,却遭到了无情的践踏。
罗家人焦急的四处寻找,一夜无眠。
罗夫人也猜到女儿可能去见了她的心上人,可罗婉晴没跟他们透露过那人的任何信息。
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夜不归宿呀!
这事若是传扬出去,姑娘家的名声就算是彻底毁了。
罗婉晴的东西都原封不动的放在屋子里,看样子也不像是跟人私奔的样子,可这丫头到底去哪了?
正当罗家人四散寻找,考虑要不要报官之时,一位从城西回来的邻居来找了他们。
说是在城西护城河有个姑娘跳河了,被人救了起来,看着有些面熟。
从邻居嫂子那闪烁其词的话语,以及飘忽不定的眼神来看,罗夫人基本可以断定,邻居嫂子口中的姑娘应当就是她家婉晴。
顾不得道谢,罗夫人赶忙叫上丈夫一起赶往城西。
西城区,住的都是富贵人家,且以有爵位的勋贵居多,她家闺女怎么会跑去那里?
不管怎样,人没事就好,等他们返回老家,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些事情。
仅仅相隔一天时间,他们家活泼机灵的闺女竟变成了这般残破不堪的模样。
罗婉晴的身上盖着一床薄被,双目无神的望着屋顶。
就只是直勾勾的盯着,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两口子呼唤女儿,但却得不到丝毫响应。
罗夫人让丈夫先出去,她想给女儿检查身体。
罗夫人颤抖着手,刚刚触碰到薄被的边缘,想要将被子拉开时,罗婉晴突然有了反应。
不是认出母亲的狂喜或委屈,而是目露惊恐的挣扎起来,死死的拽着被子挡住身体。
这孩子的遭遇不言而明,罗夫人抱住女儿安抚她的情绪,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第347章 家破人亡之仇
罗婉晴被接回家中休养,换了三个大夫都说情况不容乐观。
这姑娘身上的伤痛好治,但她心里的坎儿过不去,做大夫的也无能为力。
女儿出了这样的事,罗夫人自责不已,终日守在女儿床边,生怕她再想不开去自寻短见。
罗庆桓递交了辞呈,但批复下来需要时间,按照常规流程计算,最快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好好的闺女被欺负成这样,他发誓要将人渣绳之以法,为女儿讨回公道。
罗庆桓跟太仆寺告假,都知道他家里出了事,且他已经递交了辞呈,因此也没人为难他。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罗家已经够惨了,在不牵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能帮就尽量帮一把。
罗庆桓有了大把的时间调查此事,他带着收集到的证人证词和大夫们开具的书面医嘱,去到京兆衙门报官立案。
罗庆桓有官职在身,他亲自带着证据来报案,很快便被成功受理。
京兆衙门立案后,派出人手去调查此事。
罗庆桓家境不丰,所居宅院是太仆寺按照职位分配的官舍。
而罗婉晴投河的地点在城西区域,那里住着的大都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
像苏时恩这样的低阶官员,分配到的官宅也只是在西城边缘。
京兆尹头疼,恐怕又是一起难办的案子,可再难办也得查下去。
罗庆桓一直在跟进案件的调查进度,他也试图跟女儿沟通,希望能得到一些线索。
可罗婉晴自从出事后,便一直处于痴痴傻傻的状态,喂饭、擦身、如厕,这些事情都要由罗夫人带着她去做。
她就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听从“摆布”,完全没了往日的生气。
罗英知道父亲在调查姐姐的事,他犹豫过,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看到的信息。
罗婉晴绣的香囊上有一个“宁”字,他猜测那人的名字或者姓氏可能跟这个字有关。
名字里带“宁”的人太多了,达官显贵聚集的城西区域有近十万人口,寻找一个名字里带“宁”的年轻男子,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可若是那人的姓氏为“宁”,那范围可就要小上许多。
罗庆桓将这一线索上报京兆衙门,回到家后整个人显得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