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 分卷阅读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2(1 / 1)

豆为何物?来自哪里?如何种植?产量如何?可否为我详细解读?越详细越好。】 云青青:??? 【系统,你管这叫一个问题?】 【宿主,我跟您说的是的幸运观众将各有一次提问的机会。】 【好嘛你在这给我抠字眼。】云青青无语凝噎。【算了算了,让我去查查资料看看怎么回复人家。】 与系统的交流很快结束,在外人看来云青青只是眨了下眼,她把土豆运到屋子里,招呼了大家来清洗,就随意找了一个房间开始搜索。 “收到这位观众朋友的提问了,你等我一下,我先查查资料再回答你。” 云青青熟练地打开了搜索软件。 第42章 解答一问题 【云青青用手机搜索“土豆”,划过前面的菜谱和购买链接,点进了百科。 她略过前面一长串的科属和性状,直接滑倒了其种植历史上,同时也贴心地把手机页面同步投屏到了直播界面。 “土豆有很多称呼,像是马铃薯、洋芋等等,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蔬菜,是目前全世界的七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云青青一边看一边总结道。 “土豆的人工种植历史大概有一万到八千年左右,主要是在美洲那边,在十六世纪下半叶随着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带到了欧洲,后来又随着欧洲的冒险者和殖民者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土豆具体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尚不能准确判定,根据目前已有的史实,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重途径传入,大概明朝和清朝,当然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就传入了。” 云青青想了想,翻出纸笔,在纸上大概画了七大洲的轮廓,又大概描了一下中国所在的位置。 “马铃薯是在秘鲁起源,大概是这里。”她在南美洲西边画了个圈,又在中国所在的位置画了个圈,“跨过大洋来到了亚欧大陆,最后传入我国。其实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当年郑和在下西洋的时候不要只沿着亚洲南部走,最后抵达非洲,也往北走走去美洲看看,那是不是土豆、玉米、红薯这三种随随便便亩产千斤打底、在封建时代产量高得就像作弊一样的作物是不是能早点传入我国,这样历史上那些‘大饥,人相食’的记录会不会就少很多?这壮举的意义就更加非凡! 尤其是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期,由于气温剧降、北方干旱造成粮食大量减产,就算是后期这三种作物传入,明末人口也锐减了足足一半,这个一半说起来轻巧,具体到数字却是五千多万人!”】 。 明成祖时空。 天幕上突然弹出一行字的时候,饶是朱棣有了心理准备也被吓了一跳。 “是谁提问了?”本时空的人看不到开播前的系统提示,他只能根据云青青泄露的只言片语进行猜测,“可惜没有告知是何人有此奇遇……” 扼腕叹息只持续了一刹,朱棣很快收拾心情仔细查看文字,越看他的眼睛瞪得越大,在云青青挖土豆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种作物,看起来——五六个即可栽出二十四棵植株,且每棵植株的产量都很可观! 朱棣粗粗估算了一下,即使是以一个坑里的土豆做种,也起码是二十四倍的收获!这是何等恐怖的产量! “提问者实在是深得朕心!” 看到云青青画出的简略地图——简略到任何一个学过地理、且还没有还给老师的人看见了都忍不住吐槽的地步——时,他更是激动得自己随手描绘了下来。 “待郑和回来,朕要将此图予他,令他再行出发,向海外诸国昭告我大明威德。”朱棣刚想到这里,就听到云青青提起了郑和下西洋之行,朱棣的目光顿时顺着海岸线一路往北落到了美洲大陆上。 “往北苦寒,只怕难行啊……什么?亩产千金的作物?还是三种?去!必须去!” 。 明宣宗时空。 郑和看着云青青随手画出的地图心潮澎湃,听闻云青青提起他下西洋之行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咱一介残缺之身,竟也能青史留名吗?咱值了!……陛下,郑和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您看到了吗?” 此时此刻,郑和心里想到的仍是那个他从年轻时候就侍奉的君王——也是他唯一效忠的君王。他看着他的主君从燕王起兵靖难、到后来登临帝位得掌天下,而主君也给了他莫大的殊荣——走出宫廷建功立业的机会,只可惜雄主已逝,只留他在这京城孤老。 “郑和有此,皆由陛下所赐!”郑和拭了拭眼泪,眼神坚定,“咱要进宫求见当今,请求再出海前往那美洲,为大明寻来土豆玉米和红薯!”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脑瓜,笑道:“好小子,真有你的。” 没错,这次提问就是朱棣代替他的老父亲问出来的。 朱元璋被满屋子吵吵闹闹的文臣武将吵得心里烦闷,一见云青青挖出的土豆产量如此可观,忍不住凑过去小声跟朱棣嘟囔:“老四,要不你直接问一下这土豆怎么来的?……算了算了,让他们继续吵吧。” 老朱还是打算听智囊们的建议,但可惜,朱棣没听见他后面找补的这句话,于是他在自己的天幕上飞快地把问题写了上去。 ——这么一长串是他自己补的,他想着反正没有说不可以,那他就先多问几个问题,万一都解答了自然是他赚大了,要是只回答一个他也不亏,要是出了什么情况…… 反正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八岁的永乐大帝如此想道。 带崽多年、读作大哥写作大爹的朱标年纪轻轻就深深理解到“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这一流传后世的法则,他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弟弟的异常,但由于被各路大臣拉着讨论,他没来得及制止。 直到他看到天幕上出现的那一行字,说真的,这一瞬间,朱标已经想好了一百种朱棣挨打时要怎么救人的方法。 果然朱元璋抄起手上的奏疏就要抽朱棣,朱棣熟练地躲到朱标身后,扯开嗓子大喊:“爹,我是听你说了才做的啊!” 顿时,朱元璋陷入了文官们呱呱的汪洋大海中。 直到云青青对着天幕外的他们做出来回应,并给出了足够多的信息,朱元璋才转怒为喜,脸上带着笑容夸了夸他的好小子。 一干人听到云青青输出的一系列信息,皆是惊叹不已。 “后世水稻产量如此之高,这土豆竟然排在第四位?那玉米又是何物?其地位竟仅次于水稻?” “我只知晓海外尚有国度,只以为皆是倭国那等孤悬海中的弹丸之地,未曾想竟有如此广袤的土地?是我坐井观天了。” “竟然这等高产作物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