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所以败亡也。战乱之后当与民休息,自当取道家无为而治耶!”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看着主角扣扣搜搜的样子,忍不住狠狠共情了。 他想着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想到至死未能完成大业的柴荣,又想到自己设立了封桩库攒钱。 “金银积攒不易,花用却不难,自朕及下,皆当俭薄才是。” 听着身边伺候之人的附和,赵匡胤心中再一次坚定决心: 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2] 省钱!都给我省! 。 秦始皇时空。 李斯看着天幕上那些蜀山弟子的行为,一面反感于这种拉帮结派的行为——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这还叫练私兵。 一面又忍不住感叹,若是时下的游侠能如这些弟子一样安分守己呆在山上,轻易不出世,那便多好啊。 这样社会上少了一批游手好闲、寻衅滋事之辈,官吏们也少了许多去抓捕违反法律禁令之徒的任务。 ——往前往大了看,某些人关于游侠的黑历史也不会被频频想起。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我这同门果然是集法家之大成者啊。” 李斯坚定了要上奏皇帝集天下之书于咸阳而焚之的想法。 只有法家,才能助皇帝稳固大秦的统治! 。 唐玄宗时空。 李白练完一套剑法,神清气爽地收剑回鞘。 看着天幕上云萦雾绕的蜀山,眼前一亮。 “真乃仙山秀水也!过些时日待我剑术小成,我便禀告父亲离家游历,一面增长见识一面寻仙访道。 如此河山,不多走一走岂不白来世间一遭?” 。 当然,也不免有人指着天幕纳头便拜,口中连呼仙人,亦有人对着主角们指指点点,高谈阔论一番真知灼见。 “这小伙计举止粗俗、言谈无礼,实在污人眼睛。” “这女子怎能上街抛头露面?如此不合礼仪还是什么闺秀?” “粗鄙!” “市井小民,满身铜臭,吾等羞与此为伍也!” “这女子虽然刁蛮泼辣,能为祖父做到如此地步,倒也不失为一片赤子之心!” “这所谓赤子之心,实则狠辣至极,言谈之间动辄杀人,莫说明媒正娶,自请为妾我亦不屑!” “那也要人家看得上你才行呢?好吃懒做、家徒四壁,哪家好娘子愿意嫁你?” “这等面目狰狞之景,怎能让我乖孙看到?吓坏了晚上被魇着了可如何是好?” “子不语怪力乱神,怎可如此轻浮论之?” 。 而在这一片嘈杂谈论中,有一个人看着开始不断刷新消息的评论区,陷入了沉思。 第60章 开始一追剧(三) 【云青青用倍速大法看了一个上午的电视剧,一口气看到剧中已经结束了渝州城的剧情,主角团踏上了完成主线任务的路程。 而云青青也开始了今天的主线任务——她的外卖到了。 云青青暂停播放,下楼取了外卖,上来后先打开另一个视频软件,调到正在直播的新闻频道,一边听新闻一边开始搅动塑料盒里面的馄饨。】 。 当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响起的时候,各个时空的人,不论是在种地还是在看书,都被吸引得纷纷抬头张望了一下。 尤其是那些思维敏捷之辈,听了片刻就理解了新闻的意义,开始思考起了这种形式能否用在一地一国的治理之上。 当然也有人认为,庶民不该知晓国家大事,老老实实种地服役就行了。 总而言之,这种新的表现形式引来了好一阵讨论。 当然,也少不了对新闻当中“外国百姓水深火热、我国人民岁月静好;科技经济稳步向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各种现代生活剪影发表一番你来我往的激情讨论。 。 【云青青好不容易吃完了一碗馄饨,把外卖盒的盖子一盖后马上打开了另一盒海带排骨汤——没办法,光一碗馄饨凑不到起送费。 她一边有一口没一口地挑着海带吃,一边看新闻里正在报道,三星堆又发掘出了最新成果。 云青青看着那些修复后奇奇怪怪的文物,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叹:“光是兵马俑已经镇不住三星堆了啊,要不是西安的秦始皇陵里还躺着我政哥,这指不定谁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呢……啧啧啧。”】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你啧什么?什么秦始皇陵?你倒是细说下去啊! 身边伺候的寺人悄无声息跪了一地。 宫外。 正在奋笔疾书的李斯:汗毛倒竖。 正在勤勤恳恳监工的章邯:后背发凉。 其余的帝陵建造的相关人等:不敢动不敢动。 始皇帝的脸上浮现出薄怒之色,咬牙道:“传令章邯,暂停营造之事,传李斯进宫。” 他要改方案!!! 。 汉武帝时空。 俗话说,笑容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人的脸上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脸上。 刘彻搂着美人笑得前俯后仰。 他强自忍下幸灾乐祸的笑意吩咐道:“记着回头提醒朕,找个时间去秦始皇陵前上柱香,朕要当面和他好好说道说道哈哈哈哈。” 另一个时空的秦始皇是什么表情可惜他看不到,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去这个时空的秦始皇面前唠一唠。 “诺。” 。 【云青青喝了一口汤,舒服地舒了一口气。 “海带排骨汤,营养又健康,简单好做,百吃不腻。”她先来了段广告气息十足的口号,然后正好新闻播放完毕,她又继续看剧了。 “啊,小破葵可真好看,就是这种狼狈的样子才给人一种怜惜的破碎感。” 云青青拿捏着一把轻佻浪荡的腔调,“当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被一眼惊艳,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心动。谁不爱漂亮姐姐呢?”】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一边批奏章一边看天幕,盯着评论区来来往往的消息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久前,朱标带着几个年纪较大、能经得住路上奔波的弟弟前往凤阳老家祭祖。 一是为了修整先祖坟茔,并禀告先祖老朱家出了个大出息的子孙,一不留神干成了开国皇帝,以后咱朱家就是皇族了。 二就是老朱的小心思了。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老朱自己不方便去,也要叫儿子代替他回家乡去好好显摆显摆。当然临行前朱元璋也叮嘱了儿子,切不可飞扬跋扈,如果遇上老邻居过得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