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呢?”张士诚问自己。 他苦闷地喝了一口廉价的浊酒,他日日在这盐场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来补贴家用。 “盐价一日日地涨,怎么不见盐民的生活有一丝半缕地好转?那些钱都去哪里了?” 张士诚知道那些钱去哪里了,变成了高官精美的宅院和库房里的珍品,变成了富商身上的绫罗和肚里的山珍,唯独不曾落到盐民的头上。 同船的兄弟们在唾骂今日那富户收了他们的偷偷夹带出来的私盐,却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他们盐钱,还仗着手下的家丁人多势众将他们好生一顿打骂。 因为身份低微、因为这是见不得光的买卖,张士诚等人只得吃下这个暗亏。 而这种暗亏,他们已经吃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要我说,咱们就当一当那劫富济贫的好汉,将这些奸商恶霸统统打杀了,把他们家中的衣裳粮食分给盐场中的兄弟们。” 李伯升压低了嗓子道。 “就算是明日死了,也要在死之前穿一穿好衣裳、填一填空饥肠。” 舱中的怒骂声顿时一空。 张士德连忙呵斥李伯升,骂他“喝了两口马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张士诚心中却是一动。 。 唐玄宗时空。 李白被几个大学生分享的生活勾得心神摇曳。 “既能俯首读万卷经义诗书,又能仗剑走遍江河山川,如此才不枉来人间走这一遭啊!” 李白恨不得今天就抄上包袱,一路出蜀,去看一看大好河山。 李客手中的剑鞘拍在了李白的手背上,他骂道:“与人比剑,竟敢分心?” 李白痛得“嗷”了一声,连忙回过神来挡下再一次来势汹汹的剑鞘,又问:“父亲,您何时准许孩儿外出游历呢?” “文不成武不就,还想孤身外出?找打!” 李白不敢多问,只得专心拆招。 虽然只是剑鞘,但打人也很疼的。 。 【吃完饭,云青青又去了另一边。 一见到云青青进门,好几个老人家就笑着和她打招呼,问她吃过饭没?要不要一起吃?近来生活如何?等等。 云青青来得不多,但这些老人家还是记住了她。 于是云青青端了杯茶安心坐下,又跟老人家们分享了一边自己最近的生活工作,然后听着他们讲今忆古。】 。 唐太宗时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自福利院中看到的这一幕幕,让魏徵不由得想起了《礼记》中的这段话。 “这大概就是先贤们所说的大同世界吧。” 魏徵很向往这样的世界,也希望大唐能变成这样的世界。 “不知明日上朝,会有多少奏章奏请圣人开设福利院?”魏徵夹了一筷子煎豆腐,心里琢磨着到时候要怎么给皇帝泼盆冷水降降温。 圣人千好万好,就是太容易上头了。 唉,明天又是在圣人的怒火边缘试探的一天呢。 。 宋高宗时空。 听着老人们对云青青嘘寒问暖,岳飞想起了远在老家、音讯断绝的母亲,刀剑加身而面不改色的人此刻眼眶发红。 “不知家中老母如何?孩儿不能侍奉母亲,实在不孝!” 岳飞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那里是家乡的方向。 W?a?n?g?阯?F?a?B?u?页????????????n???????????????ò?m 很快,他的眼神由思念转变为坚定。 “国朝危亡之际,忠孝实在不能两全,待到将金贼赶走,定会解甲归田好生奉养母亲。” 只有国家安宁,那些街坊邻居之间的嘘寒问暖才不会被马蹄踏碎,那些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才能等到孩子回家。 。 隋炀帝时空。 “后世竟也有饥。荒?”饮酒作乐时,杨广听了一耳朵老人的回忆,顿时想起了开皇十四年关中的那场大旱,饥荒致使他的父皇不得不就食洛阳。 “待到永济渠修成,连通通济、永济渠,便可使南北畅通,漕运便利,待江淮粮食北上,关中粮荒可解矣。” 杨广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不仅胜过了仰仗科技之便的后世,更重要的是胜过了他那英明神武的父亲。 “也不知国库如何?若是这两年再来一次天灾,说不得朕就要赈灾了。” 灾难不重要,耗费多少钱粮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父皇面对饥荒只能令百姓就食洛阳,而他登基后却能开国库赈灾,这不就说明他当皇帝当得比父皇更加出色吗? 让百姓们认为当今圣上胜过先皇,这才是杨广最想要的。 。 汉惠帝时空。 陈平听着那些老人家说着当年的故事,发现云青青其实并没有产生什么共鸣,她只是出于礼貌地倾听附和而已。 反而是陈平这个千年前的古人,觉得颇为感同身受。 “吾年幼时得见秦东出函谷、一统四海,少年时却逢天下分崩、楚汉争霸,年近不惑时先帝登基、大汉立国,然而匈奴肆虐,先有白登之围、后有齿衰之耻……”陈平闭了闭眼,只觉得世事如流水,如今回首一看,当年一起征战南北、历经风云的旧人也已所剩无几了。 不论是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始皇帝,还是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的楚霸王,抑或是定鼎江山、立国大汉的先帝,任他如何英明神武都抵不过时间。 “所幸上苍垂怜,令吾有生之年,知晓大汉强盛、驱逐匈奴,知晓华夏虽经艰险,依旧绵延千年不绝。” 陈平举起手中的酒杯,遥敬天幕。 。 【老人家们从饥。荒年代讲到如今,最后总是以相似的话语结尾。 “以前哪敢想今天这日子哦。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好日子啊,你们年轻人多幸福啊。” 那时长者对于后辈的怜爱与欣慰,亦是对于未来的期盼与感恩。 云青青想起自己年幼时的时光,不过十余年光景,彼时相较如今,竟如同两个天堑一般的时代。 于是她也因此生出些唏嘘与感同身受来。】 。 明成祖时空。 朱棣也不由得被勾起了回忆。 他想到元末那段各方混战的时期,虽然他年纪尚小,但也开始记事,有些场景便在匆匆一瞥之中印入了眼帘。 朱棣于是招来朱瞻基下,对着的好圣孙殷殷叮嘱。 一是回忆了一番先祖创业之艰险,叮嘱朱瞻基日后当励精图治,守好老朱家的基业,二是言及民生之多艰,叫朱瞻基日后行事决策之前都要再三思量,最好是效仿大唐之太宗皇帝,让老朱家也出一个文皇帝来。 虽然朱棣自己当不了文皇帝,但还是可以鸡一鸡自家的娃嘛。 或许是天幕的出现,戎马半生的马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