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 分卷阅读2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42(1 / 1)

”】 。 宋仁宗时空。 回想起入仕以来的种种遭遇,狄青久久无言。 虽然他承蒙天幸,声名传世得以入朝堂,但当他真的蒙受天恩,得领一军,世人想来风光无限,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如何步步艰辛、事事受制。 “也许当我身挟抗敌功勋,朝中或可高看我等武夫一眼吧。” 狄青自我安慰、自我欺骗道。 他清楚,身怀不世之功获得的绝不是赞誉,而会是猜忌与构陷,但他的满腔报国之情,总要有些臆想覆着,才不至于冷下去。 洛阳。 时任西京留守推官的蔡襄唏嘘不已:“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正如云青青所说,经史子集难道还教人算账计数、带兵打仗、水利农桑?如此情境,时人不觉荒谬吗? “故于文士,观其所长,随其才而任之,使其所能,则不能者止其术。” 。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心中一寒。 “篡位疑云?绝命毒师?” 他几乎是顷刻间就想到了这两个名词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赵光义!你敢!” 即使是之前他早已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也只以为是出了什么变故,或如那朱明燕王靖难夺侄帝位,或是他后来改了心意将大宝传给弟弟,没想到! 赵光义上位的背后既不是兄终弟及,也不是拥兵作乱,而是弑君疑云! 赵匡胤气得胸口闷痛,咬牙道:“来人,把那忘八端给朕押入宫来!” 。 汉武帝时空。 “因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坐大而如此抬举文人、打压武将,岂不是因噎废食?” 刘彻连连摇头。 “可用文人治国,但绝不能只用文人治国! 朝野内外,中。央边境各方都需要制衡,肆意打破平衡的结果必然埋下祸根!” 要他说,还是宋朝这些君王没用,压不住手下人,才会令天子被朝臣的意愿裹挟,别说换成本朝了,就是他父亲、大父甚至高祖皇帝,谁能容得下敢肆意左右圣意的朝臣? 今日你敢出头,明朝就能送你出殡! 薄昭点了个赞。 。 宋哲宗时空。 “顺其意则是英主圣明,损其利则是违逆祖宗之法。”赵煦冷笑道,“嘴上说着为国为民,心底想的却尽是功名利禄!” 他想起亲政之前的往事,仍不由心中郁郁。 “朕要追谥王公,令其配享先帝庙廷!” 那谥号为何? 自然是“文”了! 。 【“当然,武功不行,但宋朝的文治还是值得说道一下的。 农业繁荣、经济发展、教育昌盛,文化艺术领域也是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更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说到宋朝文治就不得不说科举,讲到科举就避不开1057年的一场科举考试了。 那一年,是北宋仁宗在位的第三十五年——嘉祐二年。 自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之后,再无能与之相较的巨擎举起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古文运动的旗帜,在这一年之前,大行其道的是聱牙拮据、浮靡空虚的文风,朝堂对此不满已久,于是仁宗任命接过古文运动大旗的欧阳修担任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而这一考,就考出了一个千年科举龙虎榜! 这一科进士榜出了名将、能臣、宰相、文豪、思想家……从考官到学子,基本将北宋未来近五十年间的精英人才一网打尽,几近乎‘野无遗贤’!”】 。 宋仁宗时空。 原本稳坐案前的赵祯瞬间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罗列出来的一个个名字—— 【主考官:欧阳修,一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 副考官:梅尧臣,宋诗“开山祖师”…… 状元:章衡,出使辽国、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榜眼:窦卞,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探花:罗恺……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坛领袖,豪放词派代表……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擅古文、重教育、修史书…… 曾布:官至宰相,参与王安石变法…… 章惇:两次进士及第,参与王安石变法,元祐更化后官至宰相主持变法…… 吕惠卿:参与王安石变法,并在其被罢相后继续推行变法,官至宰相…… 程颢:思想家,理学奠基者,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创“天理”唯心说,开创洛学…… 张载:思想家,“北宋五子”之一,理学创始人之一,开创关学…… 王韶:官至宰相、北宋名将,上《平戎策》……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 郑雍……梁焘……林希……张璪……官至宰相…… 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赵祯连连吩咐随侍之人快快记下这些人才的姓名籍贯、主要事迹,晕晕乎乎地想:“这便是抄自己的作业吗?” 这也……太爽了吧!! 。 唐宪宗时空。 李纯突然精神抖擞:“韩愈!韩愈!” “朕依稀记得,有这么个人来着?” 权知国子博士的韩愈一怔,笑道:“倡古不振,幸有后人执旗!” 永州。 柳宗元遥望夜空,自嘲一笑:“青史留名,竟是因此?” 。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也被这长长的名单惊得虎躯一震。 细细看过那些进士们的事迹简介之后,饶是始皇帝这般八风不动的心性也生出来一股酸涩。 “朕为伯乐,可千里马何在?” 大秦如今就是缺人啊!不管是主政一方,还是辅助中央,从上到下都缺人! “看来,这科举选官还是要加紧!还有这公学,也该速速扩散开来!” 嗯,就命那萧何带上他举荐的刘季来办此事吧! 。 宋神宗时空。 王安石迟迟没能缓过神来。 “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朝中旧党顽固势大至此? 心灰意冷还没有升起来,王安石已经快步走到了书架前,翻出了他素日里记录各种想法的小册子。 “无妨无妨,如今有古今对照、查漏补缺,定能改写结局!” “大宋强兵富国,当自我始!”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