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却没有慌到不能应对,她从孟添手里拿过手表,两手递给了售货员大姐,随即又看向表柜的表: “大姐,我对手表不太懂,我想买块走时准的,小巧一点的,我人瘦,太大的戴起来不好看,你有推荐吗?” “价格的话便宜些的最好,我平时干活多,老是摘取不方便,还是不买太贵的。”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尤其顾若生得好,笑容更清艳干净有感染力,售货员大姐不自觉缓和了脸色,给她指了块黑色表带,银色椭圆形表面的表。 “这块你看看怎么样,是上海的一个牌子,走得很准,价格也合适,只要一百。” 大姐把拿出来的小金表放回去,顺手把那块她推荐的拿出来递给了顾若。 顾若伸手接过,认真看了眼,确实比她看的那块六十的要别致,做工更精细,后壳打磨得蹭亮。 “我觉得还可以,蛮别致的。” “当然可以,你可以试试看,上手很漂亮的。” 这回再没有什么碰坏了赔不起的话了,大姐主动说道,还微微倾斜身体要帮她,“我帮你弄,你手细,等下可能还需要在上面敲两个眼儿。” “哎哟,你这手怎么弄的?看着很严重的样子。” “干活不小心弄的。”顾若一点不意外被问道的回一声。 “那你也太不小心了,冬天受伤很痛的,缝针没有?” “没有,就是看着吓人,其实伤口不深.......” 一会儿功夫,两人便旁若无人聊起来,和好姐妹一样亲了。 孟添在边上看着,脸上的冷凝不知不觉散去,她从来都是这样,让人不由自主去喜欢,舍不得对她冷脸。 除了她那对偏心的爸妈。 想到那两口子,孟添脸色又冷了下来。 手表的插曲很快过去,一会儿功夫,顾若手腕戴着一块腕表出了百货大楼,售货员大姐帮忙给手表钻了洞,还送给她一个专门存放手表的木盒。 那木盒上的雕花细致,顾若很喜欢,拿在手上摸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放进袋子里。 之后顾若又去市场上淘了两套衣裳。 就和她想的,年后冬装穿不住了,各个摊位上都在着急出冬装回转本钱拿去上春装,几乎是给价不亏就卖。 顾若前面摆摊卖春联那会儿没有闲着,她自己不会做生意,不会招揽顾客的话术,就去观察附近摊子学别人,年前生意火爆的几个衣服摊子她也没放过。 可能逛的次数多,观察得多,她把老板好些衣服款式卖出去的最低价都记住了。 原本只是无意间记下,这次却派上用场。 一百块买了一件摆酒当天可以穿的红色呢子大衣,两件毛衣,一条红格子裙和一条裤子总共五件衣裳,顾若仔细看过,面料都还凑合,就是线头多了些,回去修剪下就行,总之是捡到了大便宜。 而这回孟添速度比较快,抢先把钱付了。 这次顾若没和他争,她身上没什么钱了,还要留着买点别的。 衣裳买好,顾若去鞋匠铺子买了双配呢子衣穿的皮鞋,之后又去裁缝铺子扯了几米细棉布,打算做两身里面穿的衣服裤子。 太多年没买衣裳了,她的内衣裤几乎都破洞的,在家时自己躲在屋子里穿还好,结婚晚上还穿破内衣裤子也太难看了。 本来该买的,但孟添在,她不太好意思去买那些私密的东西,也贵得很,她舍不得钱。 好在她之前自己做过,不算难,也不难看,甚 至她觉得比买的舒服,更贴合,就是没有海绵,需要多塞两层细棉布,有点费布料。 所有东西买好,刚好十一点半,快中午。 他们早上近九点出门,小半天时间,领了证,迁了户口,还买了办酒穿的衣裳,速度称得上快。 也是顾若什么都想省钱,能不买的尽量不买的缘故。 “在街上吃了回去,还是回去吃?” 从裁缝铺出来回到停靠摩托车的地方,孟添把大包小包装进带来的尼龙袋,抬手看一眼时间,偏头问道顾若。 顾若犹豫了下,“你饿了吗?” “要是饿了,我们就在街上吃了回去。” 孟添微顿,她这么问,就是不想在街上吃饭。 他也猜到了,饭店的饭菜不便宜,她刚才买办酒穿的衣裳都宁愿在外面摊子上买,哪里会舍得花这钱,不过是为了迁就他。 她虽然说和他领证了,但她还没把他当作丈夫,和他说话都客客气气的,带着小心询问。 或许,她现在更多的把他当成了她的,恩人。 孟添只想到这个词。 但他不想做她的恩人,只想做她的丈夫,她的男人。 她可以对他随心所欲,予取予求。 “还没有,你呢?”孟添看一眼搁在地上还没绑上车的尼龙袋,道。 “我也还没饿。”顾若立马说。 “我们家午饭都吃得晚,习惯了,不到饭点不会饿。” “那要不回去吃吧?我早上出门的时候泡了些粉在盆里,可以煮个酸辣粉条吃,家里正好有一坛子泡椒白菜可以吃了,年前炸的花生米也还有。” “嗯,我们回去。” 孟添应她一声,便去找来绳子绑好尼龙袋,再扶了她上车。 到家快十二点,赖桂枝和顾良才都不在家,不知道是赌场还债去了还是又去医院了,顾若也没心思去猜,她拿钥匙开了门,孟添帮她把东西拎进屋,她去厨房把早上存在瓦罐里的热水倒了些出来给他冲了杯白糖开水。 “你坐会儿歇下吧,我去煮粉条。” “我去吧,你的手现在别碰这些……” 孟添接过她手里的搪瓷缸,道,想起自己厨艺不好,他顿了瞬,“或者,你在旁边指挥,我来做?” 顾若听到这话看了他一眼,盘山村的男人们都有些大男子主义,觉得家里灶头上的活都是女人该做的,每天除了外面的活家里的不管大事小事一事不照,别说厨房烧饭,就是扫把倒了都不见得扶一下。 顾良才刚娶赖桂枝那几年,赖桂枝漂亮,年纪更小,三十岁的男人手里有钱,有手艺,身边有徒弟带着干活,意气风发,让赖桂枝什么也不用干,那几年赖桂枝走哪儿都让人羡慕。 后来家里条件不如以前了,赖桂枝开始弄家里灶台一应事,大家反而觉得理所应当,认为女人就该操持家务。 盘山村许多女人都是,白天跟着男人一起出去地里干活,回来了还要紧赶慢赶把家里的衣裳拿去小河边洗了,再烧一大家子的饭菜,吃完收碗刷锅再给一大家子烧水洗漱,整天人忙得像个陀螺没停过,家里有女儿的人家会稍微轻松些,可以把家里的一档子事丢给几岁大或者是几岁大的女儿做。 顾若以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