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孟添带着顾若再去鞋城和商业城那边转了转,有在江南大厦这边的经历,顾若再逛鞋城和商业城没有再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了。 而就像孟添说的,鞋城商业城这两个地方的东西确实更贴近他们,让人不至于消费不起。 唯一的就是这两个地方和老家的摊子那样,需要讲价,不会还价在这里面很吃亏。 好在顾若属于还算会还价的一个,听孟添说了这里面的东西价格要往三倍往下砍后,她花四块钱给孟添买了三条内裤,打算回去把他那几条破洞内裤做拖把了。 之后在商业城那边又买了几尺做裤子的布,土布,牛仔布都买了点儿,也是打算给孟添做裤子用的,工地上干活裤子更废,顾若之前听张奶奶说过。 她儿子就是工地上的泥水匠。 她什么都只给他买了,自己却一点儿没买,孟添心里并不舒服,拉着她去给她挑了双软底面的小羊皮皮鞋。 她在大厦里当营业员,说是轻松也不轻松,从早上站到下班,不知道她脚受不受得了,只能从鞋上给她下功夫,人造革的穿了臭脚也不舒服,特地找的一家手工做真皮鞋的鞋店给她买 的小羊皮皮鞋。 价格有些贵,顾若不想买,她已经有两双鞋了,一双她自己买的婚鞋,红色的高跟,一双孟添给她买的帆布鞋,她穿着挺舒服的,实在不行她还有自己带的旧布鞋。 孟添这次却很坚决,说吹风机已经没买了,缝纫机也没买,鞋子要先买了,不然回去把吹风机和缝纫机先买一样。 鞋子只要三十六,缝纫机吹风机却要二百三十六,才刚吃了顿五十块的饭,顾若实在是舍不得花更多了,只能听了他的,把那双浅杏色的小羊皮鞋买了回去。 鞋子确实是舒服的,比脚上的板鞋舒服,比家里她自己买的那双人造革大红高跟鞋更舒服百倍。 所以虽然心疼花了钱,顾若心里还是高兴的。 两个人都高兴了,便坐了公交车回家。 到柳条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两人在路过小菜场的时候又买了点菜回家。 昨晚林显一场醉酒把事情揭出来了,两个人是和好了,二叔孟广德那儿还不知道。 原本早上该过去一趟的,但林显说他一大早就被谁叫出去收鸭毛去了,他们就没过去。W?a?n?g?阯?f?a?B?u?Y?e???f?????e?n?2???Ⅱ?5????????? 正好顾若今天出去一天也算顺利,工作找到了还不错,就打算晚上再把人叫在一起吃个饭。 等后面顾若上班了,再参加完三月的春招考试,这样的机会就少了。 还有他们刚搬过来,昨天也就和其他租户们打了个招呼,没送点吃的表示,又在菜场买了半个南瓜,再去小店里买了点糯米粉,打算做些南瓜饼等下几处分分。 买好菜回到家下午五点。 林显已经在出租房门口等着了,他把师傅带回来了,安排在工棚那边,他想让孟添一道去认认人,顺便给安排下明天的活儿。 大家手里都缺钱,肯定是早点把活做完早点拿钱更好了,另外林显还说年前那十来个工人回来了两个,是杂工和水泥工,应该是在外面找活不顺利回来的,问孟添还要不要。 人都回来了自然是要了,他们手里头如今正缺人,之前用顺手的总比去劳务市场找好。 便和顾若说,他去看看,煮饭等他回来了弄。 有正事,顾若自然让他去做正事,让他只管去,煮饭这活儿她一个人又不是没做过,之前在家她烧柴火都能弄出几桌饭,更何况现在有煤气灶了。 孟添只担心她手,说了句他尽快回来,和林显去工棚那边了。 他一走,顾若就开始干活。 不确定人什么时候回来,再二叔那边也不知道人回来了没有,顾若准备先把送租户的南瓜饼做出来。 做南瓜饼是最简单的,也最快的,南瓜洗干净去皮放过上蒸。 十来分钟后蒸烂了再起锅捣成泥再加糯米粉白糖均匀混合,之后揉成面团醒一醒。 之后锅里倒上足够的油,油锅烧热以后下锅炸。 刚炸了两锅起来撒上白芝麻,院子里其他租户也下班回来了。 一进院子又闻到一股香气,大家这回也没惊讶了,倒是顾若把炸出来的南瓜饼拿出来给几户人一户送了一盘,大家挺意外的。 之前还没这样过,毕竟这院子之前除了边上的中年夫妻和院子一家,其余的都是光棍,都不在家开火的。 在厂里上班又经常早出晚归的,像院子中间住的那小伙还是三班倒,难得能碰上一次面,所以大家在一块儿住了几年,也就仅限认识了,之前在这屋住的两个江西小伙,他们连人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有东西吃,大家还是开心的。 出门在外,亲戚朋友都在老家,多认识几个人也是好的。 所以在顾若给大家送了南瓜饼之后,各自回到屋也都回了点东西。 中年夫妻给拿了一小袋撒子,也算她们那边的特产了,中间的三班倒小伙难得在家,他没什么东西,给送了几根香蕉过来,戴眼镜的史老师是陕西人,送了一袋麻花过来。 燕子最后过来的,端了一盘她在农贸市场那边买的炸春卷,让顾若晚上加个菜。 燕子今年也刚二十岁,抚州人,她十七岁就和男人刚子结了婚,刚子有个表叔在这边做卖菜生意,她和男人就投奔过来了,本来想跟着表叔一起卖菜,结果人家不愿意带他们,跟着干可以,只能当小工,也就是帮他们表叔打工,不参与分账的事。 出来打工的谁不是想多赚点钱啊,刚子表叔又抠,给他们的工钱还不如老家工人的,燕子不想吃这个亏,卖菜的时候听人说起羽绒厂招人,就和她男人过去试了。 余暨这些年到处厂子都在招人,他们两个年轻,找个介绍人帮忙引个路很顺利就进去了。 不过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刚子做的是打包工,那个活工资不高,还不如燕子踩缝纫的工资,最后燕子想办法认识了厂里一个老机修工,让刚子拜了他做师傅,当了一年多学徒工,今年刚子才当上机修工。 燕子是个比较外向的人,也比较爱说话,顾若烧水煮饭,一边切菜的功夫,她立在厨房门口吃着顾若炸好的南瓜饼,就把自己事情说了个七七八八。 顾若听着有些佩服她,十七岁就和男人结婚,然后两个人孤身来投奔表叔,再到现在,也算是在这余暨落了脚了,小夫妻两要是省一点,存一些钱,过几年在这边买个小房子,就算在这边扎根安家了。 不过燕子夫妻没有在这边买房的想法,说是家里有爹妈,打算挣钱回去建新房子,只是她和刚子都不算节省的人,有一分花一分,到现在还没攒下钱来。 顾若听到这话没吭声,说起大手大脚,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