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47节</h1>
s市奶茶店开业前,叶嘉宜直接在招聘市场请的两个年轻姑娘,面试过后感觉不错,把两人的身份证一扣,培训两天就干活。
现在干了一段时间,脾性就显现出来了。
“行,明天我跟她说,把她辞退了,另外再去招两个。”叶嘉宜道,“等新来的上手,妈你就别去奶茶店了,专门在家做配料。”
章敏叹气:“你要开学了,我再不去,店里就没人看着了。把店扔给别人,我总不放心。”
“还有十来天,辣椒就卖完了,到时候让陈磊看着店,没事的。”
叶嘉宜嘴里安慰着,心里也在叹气:她缺人手啊,尤其是信得过且能力强的人才。
虽说可以像现在这样直接招聘,感觉合适的就留下来,再培养几个月就可以升为店长。但她开疆扩土的速度太快了,人才培养根本跟不上。
看看能不能做通赵广博的思想工作,让他带着他爷爷来s市。
接下来,她可要再开两家奶茶店,她需要成立一个公司,得找一个经理。赵广博就很合适。
第64章 福旦大学九八级中文系教室里。“哇,静芝你好厉害,小说竟然在……
福旦大学九八级中文系教室里。
“哇,静芝你好厉害,小说竟然在《小说月报》发表了,果然是大才女呀!”
“下个月能看到你的文章吗?我一定要买几本,好好收藏起来。”
宋静芝听着同学的吹捧,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小得意,还微偏过头瞥了叶嘉宜一眼。
她是教写作课的宋知润教授的女儿。开学一个月同学们知道她的身份后,就明里暗地地奉承她。
主要原因是因为宋教授是一个作家,出版过好几本书。他跟很多报刊杂志的编辑都认识。
如果能得宋教授赏识,继而通过他的推荐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那他们离功成名就也就不远了。
这可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
开学第一次课,宋教授就叫大家写一篇文章,他想摸摸大家在写作上的底。
结果文章交上去,隔天宋教授派了助教来班上找叶嘉宜。过了没多久,叶嘉宜那篇文章就发表在了s市日报上——那是一篇美食散文,写的是s市小吃。
宋教授第二次课时评讲作业,说叶嘉宜这篇文章颇得林语堂先生的真妙。
这篇文章大家虽传阅过,也承认写得很好。但文人相轻,有些觉得自己写作水平不错的学生有些不太服气,觉得如果宋教授推荐的是自己,没准自己的文章也能刊登在报纸上。
所以有一部分人就想尽办法与宋静芝交好。
宋静芝也很享受这种追捧。
虽然父亲夸赞了叶嘉宜,也推荐了她的文章,但父亲是惜才之人,以前也推荐过别的学生的文章。宋静芝觉得自己比叶嘉宜优秀。
从小父亲对她都严格要求,从初中起就让她练习写作。初中和高中她的作文就被选入了《中学生优秀作文》——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她父亲替她修改作文和父亲与主编相识的缘故,但也得她的作文写得好不是?
说叶嘉宜文采斐然,除了父亲推荐发表的那篇文章外,也没见她发表什么作品。
让她不能忍的是班上长相英俊的班长王影安喜欢叶嘉宜的文章,而叶嘉宜比她漂亮很多。
所以她卯着劲儿地写了*一篇小说,投到了《小说月报》上。
《小说月报》的主编是父亲的老同学,时不时会来她家做客。为了让自己的文章能顺利登上杂志,她还瞒着父亲,私下里打了电话给主编。
这不,小说顺利过稿。
叶嘉宜根本没在意那边的动静。她手里拿着京市地图,正琢磨着再在哪个区开奶茶店。
开学一个月时,她在s市的奶茶店开业两个月,营业额是h市那家店的三倍,利润相当可观。
要不是她要参加军训,被关在学校里出不去,同时也缺人手,她早就再开两家店了。
为了创占市场,把连锁店的品牌打出去。这决定胆子大一点,同时开三家连锁店。
确定了开店的位置,上课的铃声也快响了,叶嘉宜收起地图,拿出课本和笔记本。
吴芷是s市本地人,长得漂亮,又会打扮,向来受男生追捧,自视也甚高。她跟王影安是高中同学,一直暗恋王影安。
王影安高中时专注于学习,目光从不落在异性身上。跟王影安考进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吴芷本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想到班上竟然有一个比自己漂亮许多的叶嘉宜。王影安还说很喜欢叶嘉宜写的那篇文章。
看着前排叶嘉宜,又看了看跟她隔了两个位置的宋静芝,吴芷嘴角一勾,问道:“叶嘉宜,你文笔既然这么好,怎么不自己给报刊杂志投稿?”
叶嘉宜上辈子混过网文圈。文人相轻,有文化的人心眼子又多,网文圈有些人的手段比公司里竞争手段还要龌龊。
所以她一向不喜欢高调,不会没事就跟别人说,自己发表了什么文章。
但她也不想掩饰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免藏拙写的文章被人拿出来说嘴,最后闹出抄袭、代笔风波,所以在写作课上,宋教授要求上交一篇文章,她也好好地写了,尽自己所能。
而这篇文章被宋教授赏识,受推荐发表,她也没假装清高,而是欣然接受好意。
却不想惹来了麻烦,总有人喜欢到她面前来蹦跶。
“你怎么知道我没投稿?”叶嘉宜淡淡道。
吴芷夸张地叫了起来,唯恐别人听不见:“哇,你真投稿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