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魔幻探险 >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5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57节(1 / 2)

<h1>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第57节</h1>

上车后三人寒暄几句,主聊者就变成了赵兴邦和关铎。

赵兴邦身为律师,又年长叶嘉宜十岁,自认有保护雇主的责任。他看似在闲聊,实则在摸关铎和出版社的底。

别看关铎年纪似乎比叶嘉宜大不了几岁,却是个厉害人物,他似乎把底都透给了赵兴邦,实则透露的都是他愿意说的。

关铎,s市人,出身高知家庭,父母是福旦大学教授,独子。他于四年前北城大学毕业,没按父母的意愿继续读研,但按他们的意愿进了南城出版社。半年前他荣升为主编,平时自己也写些作品。

得知赵兴邦辞职下海,自己开了律所,关铎十分羡慕:“我小时候想当外交官,高考分数不高,录北城大学时被调剂到中文专业。家母是研究古汉语的,极力劝阻我复读,我当时也迷茫了,觉得外交官似乎也不是我想要的,便随遇而安,读了中文。毕业后分配到南城出版社,一直干到现在。”

“我们这种专业,除非像叶小姐那样在写作上十分有天赋的,否则下海也不能学以致用。这几年我就老实呆在单位里,过一眼看到头的日子。”

“下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赵兴邦笑道,“别看街上卖茶叶蛋的都发财,但真身处其中就知道成功者是少数,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数不胜数。你毕业四年就当上了主编,可见能力强,也被领导认可。其实只要站到高位就是成功者,倒不必非得自己下海创业。”

两人聊着没营养的话,到了南城出版社。

出版社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楼还很新。里面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十分忙碌,多是年轻人,气氛很蓬勃向上,见到关铎都会尊敬地打招呼。

关铎道:“我们出版社是五年前都建立的,年轻人多,锐意进取,没有那么多沉腐气息。叶小姐你写的网络文学是个新事物,更适合年轻人,与我们出版社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他又道:“我在报纸上看过叶小姐的照片,你是春雨青年文学奖的获得者,对吧?你在杂志报刊上刊登的作品,跟网络文学这边相辅相成,一定会卖得很好的。”

叶嘉宜道:“我不打算爆马甲。”

虽然掉马也没关系。但这马甲能捂多久就捂多久吧。

关铎也不在意:“不爆马甲也没事,凭着你春雨文学奖获得者的名头,作品集卖一万多册还是没问题的。”

叶嘉宜跟着他进了办公室,也不再拖延时间,把打印好的合同拿出来:“我对这合同没有异议,现在就可以签。”

关铎十分高兴,赶紧叫了一个小伙子进来:“去拿相机,帮我们拍照存档。”

赵兴邦赶紧道:“叶小姐不想让人知道她就是叶蔓。”

“明白。放心,绝不流传出去。公司的人我也会叮嘱他们不往外传。”关铎保证道。

签好合同,叶嘉宜就告辞离开了。

“我请你们吃饭吧,吃了饭再送你们回去。”

“不用那么麻烦,我们打车就行了。”叶嘉宜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了那辆奥迪是关铎自己的车了,哪好意思再叫别人送?

虽然有车方便,但近两年她都不打算买车。

车是消耗品,有买车的钱不如买套房子。十万块钱的车过十年一文不值,十万块钱的房子过十年能值几百万。

第77章 “没事,我也要吃饭的。叶小姐,我还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多合作呢,还请……

“没事,我也要吃饭的。叶小姐,我还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多合作呢,还请赏光让我请一顿饭。”

叶嘉宜真觉得没必要:“可这才四点钟,吃晚饭早了点吧?你还要上班呢,真不必请吃饭。”

“我今天的工作就是招待好你。我们出版社非常看好你,你的书畅销,南城出版社也会获利良多,招待你吃饭的费用出版社会报销。这么说来,我还是沾你的光呢。”关铎这话说得十分真挚。

要不是他一身名牌,还开着几十万块钱的豪车,这话叶嘉宜就信了。

刚才赵兴邦就问过了,那车是关铎自己的,不是出版社的。出版社倒是有车,不过是辆面包车,兼职载人和拉货。

至于关铎父母和他自己都是工薪阶层,为什么能买得起这么贵的车,交情尚浅,赵兴邦就不好进一步打听了。

关铎又继续道:“四点钟吃饭确实有点早,要不我们先去喝一会儿茶。我开了家茶馆,就是在附近,走过去几分钟,咱们先到那边坐坐?”

一听茶馆,叶嘉宜的眼睛就亮了。

开茶馆也是她的目标之一。

前些年经济没搞活,人们能吃饱饭就是物质条件极好的了。茶叶的行情自然不好。

可随着改开,有钱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也就变了。不说自己喝吧,送礼送茶叶,既养生又文雅。

就是连叶东盛这种暴发户,都开始讲究喝茶起来。客人来了,必摆出他那套功夫茶具泡茶给客人喝,以彰显他不是暴发户,而是有文化有底蕴的人。

随着人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茶叶就成了受追捧的东西。

叶嘉宜记得一个资料,2000年老班章才8元一公斤,到2002年忽然就涨到了80至120元一公斤,短短两年翻了十倍有余。等到2017年,老班章古树茶头春茶涨到了8000-15000元一公斤,是2000年的一两千倍,这还是新茶,而不是老茶。2000年古树头春老班章放到2025年卖,那价格简直看不懂。

这是一条既暴利又稳健的发财之路,她不可能放过。

而且这茶不需要一直投入资金,可以以开茶叶店的形式获利。

新普洱买的时候便宜,囤上几年就成了醇厚的老茶,价格可以翻上几番。以时间换金钱,经济效益也是极为可观的。

她打算今年五月去股市捞一波,赚了钱就去云省买茶。这茶叶囤到2002年卖上一波,赚到的钱就囤房子和铺面。

房子和铺面租出去,可以以房养房,坐等升值;茶叶则买进新茶*,卖出老茶,赚到的钱拿去多囤茶叶。周而复始,良性循环。

把这些极有“钱”景的赚钱行当拽在手里,再有小说的版税和以后版权的赢利,她不到四十岁,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

“叶小姐,你看……”赵兴邦的声音打断了叶嘉宜的美梦。

她回过神来,问道:“赵律,你下午有空吗?”

赵兴邦笑道:“我今天下午没安排别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