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网站有意思。”王良一笑,关了电脑,下班回家。
回到家里,妻子一边摘菜一边念叨:“肉价又涨价了,囡囡的补课费也涨了。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再这样下去,咱们都得喝西北风了。”
她把菜盆往王良面前咣当一放:“钟鸿文停薪留职下海去了,我说老公,你有没有下海赚大钱的想法?”
她指着屋子:“你看看,囡囡一天天大了,总不能成大姑娘还跟咱们一个床上睡吧?单位的破房子,我住得真是够够的了。”
夫妻俩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作是清闲,工资却十分有限。单位分的宿舍不足十平米,住着一家三口。做饭在走廊,用的是公厕。
关于停薪留职下海的事,夫妻俩讨论过很多次。但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就算下海,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想起下班前统计的叶蔓得的打赏,王良心里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我也能写小说,哪怕一天能有十几二十块钱的收入,也快赶上工资收入了吧?
反正上班也清闲,与其喝茶看报,不如试试写小说?逐梦文学网上有几本小说水平一般。王良觉得,他试一试,没准也能成?
第109章 想起逐梦文学网在网页出了告示,要招聘编辑。他对妻子……
想起逐梦文学网在网页出了告示,要招聘编辑。
他对妻子道:“兰诗,逐梦文学网的网站你今天看到了吗?那里招聘编辑。”
他看了门外一眼,低声问道:“你要不要去试试?”
梁兰诗所在的s市某图片社是宣传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但近两年被市场所冲击,业务逐渐减少。
梁兰诗是事业编制,虽有工资可领,但比起王良来,更加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梁兰诗是名牌大学中文专业毕业,跟王良是大学同学。夫妻俩志同道合,她也是《重来》的忠实读者。
听到这话,她诧异地看向丈夫:“你想让我停薪留职?”
“你联系逐梦文学网试试,看能不能做个兼职编辑。以你的能力和资质,逐梦这个新开的小网站,还不一定能聘请得到你这样的人。”
梁兰诗不由心动。
“那吃过饭后我把囡囡送到王大妈家,咱们去网吧看看?”
王良点头,又把自己想写小说的事跟梁兰诗说了。
“我看行,反正试试又不损失什么。如果能有一定收入,不比停薪留职强?”
梁兰诗也明白,不是所有人下海都能赚到钱的。两人工资不多,至少稳定。出去经商,要冒的风险就大了。
逐梦文学网打了广告,有了《重来》小说及话题的引流,喜欢小说的人渐渐聚集在了逐梦文学网,逐梦文学网的注册量大增。
而如王良这样为经济写小说的,为理想而写小说的,也不再往鱼龙混杂的论坛去了。纯文学网站,才是他们的归属。
“头儿,今天向编辑投稿的有十五个。”赵广博高兴地在扣扣上向叶嘉宜汇报工作。
“有应聘做编辑的吗?”
“有,我正要跟你说这事呢。”
赵广博传了个文档过来。
叶嘉宜打开一看,是应聘编辑的人,一共八个。
五个应届毕业生中,马怀谷的同班同学就有三个。
另外三人,一个普通大学本科生,毕业两年,想换份工作;一个在县中学当老师,发表过两首诗歌,一篇小说;还有一个,则是市某图片社文字编辑,谋的是兼职。
“组织一次面试吧。”叶嘉宜道,“面试方式一会儿我发给你。面试完你把资料整理好交给我,我确定用谁后,你再通知他们来上班。”
扣扣那头,赵广博感觉奇怪。
叶嘉宜一向很舍得放权。筹建网站这么大个事儿,她就心大地放手让他这个门外汉干。
怎么这次要亲自监督人员聘用问题呢?
不过他没问,答应一声,就按着吩咐去安排。
为了照顾那个县中学的老师,面试安排在周六下午。
面试第一项就是筛选稿件。
上线一周,逐梦文学网仍然十分缺稿件,但不是所有的投稿都能发表的。
所有稿件需经男频、女频编辑审稿投票,三人需获得两票,作者后台申请方能通过,通过后才能上传小说。
叶嘉宜给出的过稿原*则,就是宁缺勿滥。
那种三观不正,语言不畅,情节颠三倒四的小说,是绝对不能出现在逐梦文学网的。
而水平高的作品,可获得网站的大力推荐。
这需要编辑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好坏甄别能力。
应聘的几人直接在电脑上看word文档,并在电脑上给出“过稿”或“不过稿”的结论,以及写出相应的评语。
第二关就是网站的工作人员扮演某一份投稿的作者,通过扣扣跟应聘者交流。
面试完毕,赵广博把文档整理好,发给了叶嘉宜。
“这五人通过,你通知他们周一来上班。”
八人面试,赵广博有自己的判断。可看叶嘉宜给出的名单,跟他的有两个不符。
他问道:“为什么吕福江和梁兰诗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