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吉祥如意 > 吉祥如意 第1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吉祥如意 第113节(2 / 2)

腊梅说道:“听来禄说,两府侯爷和东府大少爷在东府侯爷的外书房里说话。西府崔夫人已经回娘家去找永康长公主和崔驸马了。周夫人在拣佛豆。西府大少爷在国子监读书,其余四个少爷都还学堂读书,不知道这些变故。”

东府大少爷已经有了锦衣卫都指挥的三品武官虚职了,西府大少爷目前恩荫了国子监监生,在国子监读书。

老祖宗又问:“孙儿媳夏氏在何处?她知道吗?”

腊梅说道:“大少奶奶也是刚知道的,奶奶说对方实属诬告,不妨事的,当下她还是筹备大小姐婚礼要紧。外事自有侯爷们料理。”

老祖宗点点头,“夏氏还是很稳重的,走,我要去祠堂跟两个儿子交代几句。除了来寿家的和芙蓉,你们都不要跟着,各忙各的便是,德华的婚礼要紧,不得慌乱。”

老祖宗还特意叮嘱众人,“这事暂时不要让三个姑娘还有王姑娘知道,中饭也是送到她们各自房里吃,不用到我这里来了。女孩子们也就出嫁之前,能够在娘家过几年清净日子,等她们嫁了人,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妇,就像夏氏一样,要时常面对这些腌臜事、烦心事。到时,她们再操心也不迟。”

说完,老祖宗就坐上轿子,去了东府。

此时,一场春雨已经润物细无声的下来了,雨点很小,就像浓雾似的,笼罩着长寿湖上,烟雾蒙蒙,颐园越发像个仙境了。

承恩阁五楼里,如意铺纸研磨,王延林挥毫作画,将眼前的美景尽收妙手丹青之中。

水墨湖景画已成,王延林诗兴大发,在画上题诗一首,标题是《承恩阁米市赠如意》:

“湖光潋翠色,水镜尚未磨,细雨烟丝乱,轻愁锁重楼。”

王延林一气呵成,“好了,送给你吧。”

如意很是喜欢,“真的?多谢王姑娘。我会好好保存这幅画,还有这首诗的,不会流传到外头去。”

“不打紧的。”王延林站在窗前,伸手去接外面纷乱的烟丝细雨,一本正经的说道:“米市的诗画关我王延林何事?”

如意不禁笑起来了。

承恩阁里,只有诗歌和青春,远离红尘俗世的纷纷扰扰,恍若世外桃源。

但与此同时的东府外书房则一片肃杀之气,在密谋如何平事的两府侯爷和东府大少爷听说老祖宗来了,连忙冒雨跑出去迎接,连伞都不打了。

老祖宗对大少爷说道:“你先回去,跟你媳妇料理你大妹妹的婚事要紧,今天就陆续有各府送礼的人先到了,你去待客,这里交给我们。”

大少爷张宗说退下。

侯爷们将老祖宗迎到罗汉榻上坐着,两人都不敢坐,一左一右站在旁边回话。

老祖宗说道:“曹祖诬告的事情我已经知晓,你们两个是什么盘算的?”

东府侯爷寿宁侯说道:“曹祖是个烂赌鬼,赌鬼嘴里没有真话,血口喷人,就是告咱们家谋反也不打紧的,老祖宗莫要担心。”

西府侯爷建昌侯说道:“都是儿子的失察,没有能够及时发现曹鼎有这样无法无天的父亲,这一切都儿子而起,让老祖宗不能静养,是儿子不孝!”

两个儿子,两种性格。

老祖宗没有理会大儿子,对小儿子说道:“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曹鼎这三年为你们西府钱库做了不少事情,是有功的 ,他已经尽力把烂赌鬼生父处置了,但那毕竟是生父,总不能下死手,等曹鼎回来,你不要责怪他,莫要寒了家奴的心呐。”

曹鼎是西府的钱袋子,宝源店固然是旺铺,但旺铺也需要懂得经营的人去做,若是无能之人,就像宝庆店以前的掌柜白杏,白白糟蹋了旺铺。

西府侯爷说道:“儿子知道了,母亲还有何高见,儿子谨遵母亲教诲。”

东府侯爷心道:哼,马屁精,瞧你的家奴惹出来的破事,我大姑娘后天就要出嫁了!若是横生枝节,大家都没脸,看你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

以前舟看古人写的话本小说,很不理解为啥好好的小说里有那么多诗歌?这是看小说还是看诗?直到自己写话本小说,舟满脑子都是:可算是找到机会把我以前写的破诗拖出来见客了!

第一百零六章 老祖宗劝写自辩书,刘公公办案遇旧敌

看着两个儿子,大儿子搞女人,曾经猖狂到酒后调戏宫女,差点酿成大祸!二儿子搞钱,和亲家庆云侯府当街持械斗殴,惹得皇帝震怒,两个儿子都不省心。

老祖宗心里想的是宫里的女儿张太后,顿时一阵恍惚,老祖宗似乎回到了女儿预备选秀的时候,当时张家还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大伯子张岐是进士,还是三品文官,原本没有把选秀当回事,以为只是走个过场,将来两个儿子还是要科举这条路的。

但是女儿被选为了太子妃,同年就封了皇后。

张家从此从书香门第变成了外戚,丈夫走的早,那时候两个儿子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正处于最逆反的年纪,但偏偏在这个年纪都封了爵位,而她为了陪伴身负生育重任的女儿张皇后,也进了宫,从此两个儿子无人教养,也无人管束,荒废了学业,长成了今天的模样。

如果张家依然是诗礼传家,两个儿子会不会走科举当官成才?会不会就没有今天的风波了?

可惜,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如果,有得必有失。

唉……老祖宗收回思绪,说道:“曹祖敲了登闻鼓,状告咱们家私藏龙袍,意图谋反。咱们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晓得曹祖纯属诬告,清者自清,本不必理会,朝廷自会查清曹祖是诬告,还咱们张家清白。”

“但是,这件事棘手就在于曹祖当场毒发身亡,死无对证。当场围观的有几百人,一上午全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都说咱们张家私藏龙袍谋反。告状的曹祖已经死了,据说血溅三尺,含冤而死,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以讹传讹,说是咱们张家为了灭口,下毒毒死的。”

“如果曹祖活着,我们什么都不用做,等着皇上派人审问曹祖,查清是谁在背后指使他诬告我们就行了。但现在曹祖一死,不仅查不到幕后主使之人,我们张家的冤屈也难以昭雪了。”

老祖宗定定的看着两个儿子,“现在,你们两个立刻写自辩的折子,上书皇帝,自证清白。”

大儿子东府寿宁侯忙道:“母亲,这样会不会小题大做了?我们张家清清白白,朝廷来查,我们配合便是了,咱们家是绝对不可能私藏龙袍,更不可能谋反的。这么着急上书自辩,好像咱们怕人诬告似的。一旦起了这个头,今天张家来告,明天李家来告,何时是个头啊。”

二儿子西府建昌侯说道:“大哥,母亲要我们自辩,我们自辩便是了,我们要相信母亲,相信朝廷,相信皇上。大哥能想到的,母亲当然也想到了,上书自辩肯定是最好的方法。”

弟弟都这么说了,东府侯爷知道自己如果再说一句质疑的话,恐怕就要扣上忤逆母亲的帽子,只得闭嘴,和弟弟一起写自辩的奏本。

两个儿子写了奏本,老祖宗一一看了,还亲自提笔批改了几处,并在末尾都改成“微臣含冤泣血叩拜”,一副被人整的很惨很可怜的样子。

东府侯爷觉得有点过了,但老母亲要改,也只得这样了,照着老祖宗修改后的稿件抄了一遍。

老祖宗又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还给了两个儿子,“立刻派人把自辩奏本送进宫里,这次能不能快些平事,就看皇上可不可怜你们两个舅舅了。”

皇宫,豹房。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