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2节(2 / 2)

林部长该不至于会被忽悠吧!

「大家可以先看看手中的资料,有什麽问题可以提出来?」

众人迫不及待的翻阅了起来,只有财政司的人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

「林部,这种投资项目应该归属省市政府吧!还是说部里也打算参与?部里今年的预算……」

「部里不会参与这个项目。」林部长简单回了句,打断了财政司的发言。然后向坐在会议桌边上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的人问道:

「现在有针对盐硷地改良的政策和资金吗?」

「目前只有针对科研院所的课题资金支持,针对企业的没有。」

林部长看了看郭阳,笑了笑,又回身说道:「回头你们还得加强研究相关的政策。」

郭阳默不作声,他很怀疑这是林部长故意演给他看的。

就是想说部里没钱,一切都得靠自己呗!

而这时,不少人都已经迅速的浏览完了手中的资料。

林部长拿起杯子喝了口茶,说道:「看完了,有什麽想法就提出来吧,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下郭总。」听声音颇为的不善。

郭阳闻声看去,是草原研究所的苏国洲,牧草领域的专家!

苏国洲皮肤黝黑,脸上能看到明显的皱纹,留着长刘海,但发量明显有点稀疏。

一看就是经常下地的。

但此时苏国洲的脸上却带着明显的怒容。

郭阳昨晚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幕,他对超级紫花苜蓿的描述想必刺激到了这位同样研究苜蓿育种的专家。

但他还是笑着说道:「苏所长,有什麽问题你说?」

苏国洲点了点头,神色也稍微缓和了些,道:

「不可否认,郭总伱的项目对于我们国家有着极大的意义,对于盐硷地治理和促进牧草领域的发展也是好事。」

「但我对郭总你在项目介绍资料里说的超级紫花苜蓿种子表示深深的怀疑,它的品种特性真有你说的那麽好?」

「要知道苜蓿育种是个漫长的过程,从亲本选择,种植杂交,到筛选鉴定,再到将筛选后的种子种出来,要历时3年,才算完成1个周期。而要选育出新品种,至少要3-4个周期。」

「寒来暑往,科研团队守着盐硷地里的苜蓿草,一年又一年,除了要接受科研的枯燥,还要能够承受农人的辛苦。」

「我们院在冀省沧州的苜蓿育种基地搞了几十年的苜蓿育种,我也在此研究了30多年,也不过才在近几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997年,我们成功选育出了第一个耐盐硷苜蓿品种。」

「目前我们在针对滨海盐硷地地下水位高的问题进行研究,预计明年就要出新成果了。」

「但现在你告诉我你选育出了一个超级紫花苜蓿品种,耐盐硷程度极强,其它抗性也都很优异。」

「你才多大啊?你告诉我你是怎麽选育出来的这个苜蓿品种?」

苏国洲直瞪瞪的盯着郭阳。

他相信世上有天才,但不相信有这麽不合理的事!

第26章 保护费

郭阳能理解苏国洲所长的心情。

育种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传统的杂交育种更是如此。

而且这个年代的种子新品种审定流程更是十分的严格。

品种审定首先由申请者递交新品种参试申请书,提交关于新品种来源丶选育过程丶基本性状丶栽培要点及非转基因证明或保证等说明。

然后,由种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审定试验,包括至少1年预备试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合计时间不少于4年。

再加上选育新品种的时间,导致一个作物新品种从开始筛选到上市推广往往需要十几年。

虽然慢,但这时候审定的种子新品种性状优异,市场生命力持久,少部分品种甚至十几年后都还活跃在市场上。

不像十几年后,新品种审定变得宽松,有时候一年审定的玉米品种就达500多个。

这些种子中,也不乏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几年甚至十几年攻关而成的原创性好种子,但更多的是高仿甚至『照着葫芦画瓢』的种子。

苏国洲等人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在1997年培育出的紫花苜蓿种子被取名为『华苜1号』。

其品种早熟丶抗旱丶耐瘠薄丶耐寒丶耐盐硷,生长迅速丶再生能力强,营养丰富,家畜喜食。

缺点是抗霜霉病能力一般,抗倒伏能力一般。

从品种特性上说这也已经是非常优异的苜蓿品种了。

但就是这麽一个品种目前都还在品种审定的生产试验过程中。

而这时,郭阳却声称他手中有一种已审定完成且各项性状都要更优异的紫花苜蓿品种。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