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禾的战略已经很明了了,并购县里最大的全王公司,再挤压其馀小厂家的生存空间。
那全王要接受天禾的并购吗?
经过近一月的思考,王全才有了决定。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也许搭上天禾的快车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也不错。
……
当天下午。
天禾的副总严群组织召开了产品推销会。
既推销鲜椒,也推销种子。
唯独没有提到干辣椒的交易方式。
任由任福等人不停的提问,严群却始终模棱两可。
就在中午的间隙,王全主动找上了们,同意了天禾的并购方案。
严群表面平静,内心却暗自窃喜,并购全王的策略是他定下的,也是天禾在产业链上的重要布局。
有了全王,任福等工具人自然就被他选择性遗忘了。
在运销大户丶中介组织们对鲜椒的追捧声中,在种子销售商的订单声中。
任福等小厂商像时代的尘埃一样,逐渐被掩埋。
随后的一个月里。
鲜椒的采收进入了高峰期,一车车诱人的鲜椒被运往各地,各个贫困村驻村书记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大半年的时间里,奔走于田间地头,活跃于街头巷尾。
如今终于迎来了丰收。
山区农户的情况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村上小伙说媳妇难得局面也有了破解之法。
贫困户脸上的笑容,便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尤其是山地辣椒的大规模试种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产业扶贫的远景。
天禾也通过大面积推广示范,集成了配套栽培技术丶规模化设施育苗模式,一头系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
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农业引到了集约化丶专业化丶区域化的康庄大道上。
顺带的完成了对全王辣椒产业公司的并购。
唯一让王全遗憾的是,收购一个月后,他和亲信就被踢出了公司。
第96章 引进一家企业,火了一个产业
天禾和苜禾的并购策略,糅合了很多外资企业的特点。
并购前调研时保持低调,接触时给予足够的尊重,谈判时给足利益,承诺保留原有管理层等等。
一旦获得了控股股权,就会迅速的介入,掌控了公司后,又会迅速的进行人事整合。
该踢出的就一定会踢出。
承诺只是一句空话,合约有时也做不得数。
办公室里,郭阳的助理谢时杰梳着大背头,脸上还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
并购全王一事主要是他在跟进。
「县里的企业规模太小了,十馀家加工企业,实际加工总销量不到150t,订单农业更是只有全王一家,年产值也就150万左右。」
郭阳正在参观着全王工厂里新安装的各种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这半年来,天禾和苜禾也各自控股了家中小型农机厂,但那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
「所以才要用强势手段整合啊,农产品只有转化成了商品,才能取得可观的收入。」
谢时杰略微有点担忧,「有些加工企业的老板坐不住了,已经在私下接触农户购椒了。」
郭阳笑了笑说道:「这种事就交给执法部门和律师团队了,给那麽多钱可不是白养着他们的。」
「就害怕有人狗急跳墙。」
「小场面,翻不起什麽浪花。」
郭阳感觉自己成了影视剧里的反派,但现实就是这麽残酷。
鲜椒种植户可以对外卖,但干椒全王会全部溢价回购,还固执留在本地的其馀加工企业注定只能被绞杀。
这也是产业整合的必然之路。
县域内加工企业原料购进各异,质量良莠不齐,产品品牌混杂,销售渠道也局限于西北五省。
有潜力而市场不大,有产业而实力不强,很难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天禾入主全王之后,厂房的面积迅速扩大,专业化设备被引进。
除了辣椒粉丶酱等初级产品外,辣椒硷丶色红素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逐步的研发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