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88节(2 / 2)

基层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还有几十个没来,郭阳准备过几天再每个项目部都去看一下。

等陆汉斌等安排好,一拨人向早就定好的饭店驶去。

郭阳透过后视镜看了一下,好家夥,清一色的皮卡车,每辆车都印有鲜明的沙海农牧字样。

这阵势,不像是去吃饭,倒像是去干仗似的。

沙海农牧有十几辆皮卡,如果全凑到一起,那行驶在沙漠里的气势?

郭阳想到了非洲军阀打仗时的场景。

晚上借着和员工接触的机会,郭阳用他那三流的演讲水平丶一流的画饼技术给员工做了次思想建设。

也借着沟通对沙海有了更多的了解。

人数多,管理还是略显粗放。

但如果以现有的条件来看,基层人员其实是略有不足的。

比如说平常专业的治沙队伍是每天3000多人压沙,但突击的时候经常是一两万人,或者两三万人栽树。

四十几个技术员,平均每个人最少要管70多个工人。

有过相关经历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多麽魔鬼的一幕。

郭阳前世有管理80多个工人种地的经历,那感觉别提了,仿佛一锅会动的饺子在土地里乱窜。

眼花缭乱,无从管起。

我在哪?我在干什麽?

所以,每个片区负责人都有说突击治沙栽树的效率太低,专业治沙队伍虽然价格高,但个人效率更高,一个人一天可以压1亩多草方格,人数扎堆就可能只有六七分地,甚至更少。

还有些问题。

比如说,每个片区都有独立的后勤,但仓库又是统一的,距离远,每次要物资都得提前几天就开始协调。

项目部的住宿环境差……

下面的片区长胆子很大,丝毫不顾及陆汉斌就在跟前。

片区负责人基本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可能这也是敢说的原因之一。

郭阳看着脸色如常的游走在举杯换盏之中的陆汉斌,知道其艰辛。

沙海和嘉禾集团一样,都是管理水平中庸的公司,集团靠优质的产品突围,沙海则靠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但沙海直接和农民打交道,难度肯定还要大上不止一筹。

借着酒劲,也有人明里暗里向郭阳打小报告。

神秘兮兮的。

「农牧户和政府签订治沙协议,其成本只要1000元每亩就够了,沙海治沙成本干到了3000元以上。」

「公司高层贪污得厉害。」

「有人中饱私囊。」

「采购的也有猫腻。」

「每次报个油费抠抠搜搜,拖拖拉拉的。」

郭阳只是默默的听着,也不表态,也不制止。

事后,他和陆汉斌,张竞,庄正等几名老员工又找了个地喝了会儿茶。

提了一嘴这事。

陆汉斌很平静,甚至还有心思说说笑笑,「上行下仿,如果我敢乱搞,下面的人更搞乱来。

此前就曾发现过虚报用工数的现象,给自己的亲朋记上工,却又不去现场干活,谎报树苗,虚假报帐,指挥水车去给别家梭梭浇水……

开了不少人,下面的人鬼精着呢,对车辆也不爱惜,私用滥用,一年油费丶保养保险丶维修都要一两百万。

后面就把车辆权限收紧了些,全交到外地来的技术员和大学生身上,也出了不少洋相,开车撞到树上,撞到野猪,但这些人爱惜车,定时清洗,按时保养,也更守规矩。

还有树苗,第一年苗木不够,就对外采购了批,结果是老小苗,根系全蜷缩成团,只能及时止损;

生态移民到疆省的一千人跑回来了八九成,起了矛盾,找政府再度移民;

新栽的梭梭没有骆驼吃叶子,再生不快,缺肥,鼠害……」

郭阳听着陆汉斌诉说着各种细节,也不打断,做农业吃过的亏是变着花样来。

他莫名的有种亲切感,仿佛再次回到了一线的农业生产上。

陆汉斌说道:「我此前参加过一个培训会,遇到一个果业公司的老总,他说农业职业经理人这行越往上,口碑就越重要,管理能力反而降到了第二位。」

郭阳前世今生也多次听到这话,颇为认同。

农业管理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必须充分放权,因为变数太多了。

所以就需要职业经理人有很好的操守。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