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一大片土地都荒废了,最后一个移民点离沙漠实在是太近。
大领导参观起了移民新居,在各家各户串起了门,仔细询问了生产生活情况,还和农民拉起了家常。
村长介绍说:「都是砖房,每家占地约一亩,沙海农牧建了温室,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现在大伙儿的条件都好多了。」
「生活好了,负担少了。」
没人知道大领导在想什麽。
他看得很快,但又看得很仔细,很多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随口一记反问,就让市领导哑口无言。
主要还是对比太过于强烈。
依靠沙海农牧建立起来的生态移民区,群众的家里条件明显更好,各种家具齐全,甚至还能拿出水果来招待。
而此前的呢?
没有移民的家里乱糟糟的,移民了的家里连几根凳子都凑不齐,群众还时不时抱怨喝的水水质不好。
明眼人都知道是日光温室起了大作用。
大领导也很好奇,带头去一探究竟。
温室里挂着的蜜瓜丶番茄丶茄子丶辣椒,如同明珠洒落在翠绿的枝叶间,让人心醉神迷。
郭阳陪同在一旁,仿佛能感受到大领导此刻内心的波动。
「建日光温室的目的是什麽?」
郭阳说道「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收入提高了,意味着对土地荒漠化的压力减轻了。
一方面,单位产值价值的提升,农民不需要通过开荒打井维持生活。
另一方面,留在民勤的人会多一些,只有让本地人的生活好起来,留在家乡有盼头,他们才会真的留下。
只有留住了人,才能留下民勤绿洲。若是不能保证荒漠化地区居民的收入,那麽我们所有的治理行动都将有可能成为泡影。」
大领导平淡的笑了笑,郭阳感觉他精心准备的稿子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出了温室,大领导主动的走到在外面等待的群众前,与他们攀谈起来。
郭阳看到他从人群中拉过一名有着古铜色皱巴巴脸庞的老汉,亲切的拍着他的肩膀问:「今年收成怎麽样?温室能节多少水?」
第191章 沧海桑田的神话
那老汉正是老丁,也是人群中最像普通种植户的人。
老丁难掩激动,支支吾吾的说着,「…过年的时候已经收了茬辣椒,卖了1.5万元,现在这茬蜜瓜长得好,也能卖个6000多元,除去成本,还能落个一万七八。」
「你家几个人种菜?」
「我和老婆子两个人,忙的时候也要请人。」
大领导神色讶异,这收入可真不低了,也不像是地方安排的作秀,他看了好几个棚,长势都不孬。
「节水呢?」
「种小麦每亩每年需水450方,温室只需280方。」
老丁回答的有点机械,仿佛是在背诵一般。
但大领导感觉这才真实,他回忆了下此前遇到的村民,仿佛是精心安排的一般。
每个人都那麽的健谈。
还有这温室节水的效果也确实好,更低的耗水,更高的产值。
他想起此前看过的专家报告,「石羊河上丶中丶下游的综合治理,都要围绕一个水字来进行。」
节水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田野街巷,大领导的脚步匆匆,冷不丁的问道:「青土湖在哪里?现在还有没有水?」
陪同的县委人员无奈的说道:「干了……」
大领导听完神情严肃。
「走,去青土湖。」
大领导透过车窗,看着广袤的戈壁上,宁静的盐硷滩永远静止不动,盐硷滩的荒芜凸显出苍白与贫瘠。
一片随风舞动的废旧地膜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里以前是耕地?」
县委领导说:「是,现在已经进行了生态移民。」
「那沙海农牧怎麽不一起流转了?」大领导好奇的问,「沙海农牧的地界是不是挨着这块戈壁滩的。」
县委领导硬着头皮解释道:「是,进了青土湖沙区就是沙海农牧的范围,这片地是以前老百姓弃耕后才成了荒漠……」
「是地里沙子太多了,老百姓才被迫搬走的吧。」
县委领导尴尬的笑了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