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7节(1 / 2)

(' 随后农机补贴,以及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又将丰凯推到了风口上。

直接起飞!

「全靠老板的英明决策!」

余洪海这个马屁拍的正是时候,郭阳大笑着。

丰凯拖拉机1月份的销量,就排在了拖拉机品牌国内销量的第2名。

仅次于华夏一拖。

第三则是雷沃。

去年的第一苏省盐城拖拉机厂已经掉队了,排在了第四位。

丰凯和华夏一拖的销量也很接近,稍微一波动,就可能改弦换位,丰凯的销售额还要高一些。

尤其丰凯还解决了产能问题,这是嘉禾最后一块心病。

如今这块心病去了大半,还成了嘉禾农业板块最重要的动力。

农机活了。

种子加工产能也就活了;

改良盐硷地丶戈壁和沙漠,就有了动力;

苜蓿产业集群也有了支撑;

天禾自建制种基地也可以开始展开……

可以说,嘉禾的每一环都离不开利润极低的农机行业。

想到这,郭阳又看了看关程,作为丰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其应该是最拼的。

毕竟涉及的农机种类太多。

「辛苦了,两位。」

余洪海笑道:「哈哈哈…钱到位了什麽都好说。」

关程也抿嘴笑了笑。

郭阳说:「今年有在职分红计划,待遇上肯定不会亏了你们的。」

年后,不少人都有过暗示,郭阳也清楚分红是要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步。

余洪海有丰富的海内外农机经销经验,也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各种农机补贴目录都是他跑下来的。

虽然技术方面还欠缺,但丰凯现在还离不了他。

没等多久

丰凯西北第一条生产线就正常运转了起来。

现场观察后,郭阳发现智能化程度上和后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有些设备组装和运输还完全依赖人力,费时又费力。

未来这些应该都是用自动搬运机器人。

下料丶焊接丶涂装丶内装……

大概需要10分钟,才能有一台拖拉机从生产线开出来,一天工作时间也就50台左右。

缺少数位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加持,速度还是慢了些。

一边观察,郭阳也在想,该如何入局呢?

「对了,植保无人机研发进度怎麽样了?」

郭阳看向关程,大疆无人机应该也快成立了吧,只是植保无人机应该是在2010年以后才面世的。

余洪海也被吸引了注意了,「去年金陵农机制造所,好像也立项了植保无人机项目。」

郭阳挑了挑眉,植保无人机他就知道大疆和极飞。

但大疆才是市场的王者。

「有专门的研发小组,主要是还没解决适用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无人机平台。另外,施药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

顿了顿,似乎是在思考,过了会儿,关程才继续说道:「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研究成功,大幅降低了传感器的价格和体积,今年确实是发展无人机最好的窗口。」

但植保无人机的需求太少,并不能支撑技术的叠代进步,最好还是从民用无人机入手。」

郭阳突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可能是最近小说看多了,对未来科技多了份认知,尤其是网际网路和核心算法。

丰凯的无人机技术底蕴,来自于他从汉诺瓦解析的山叶无人机。

看似技术很先进。

但核心算法上就落后了,未来的大疆一比,那就傻眼了,差距不是一丁点的大。

好在还有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