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6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64节(1 / 2)

(' 余秦苦笑了声,说道:「目前最大的客户就是天禾和九三合作的有机大豆种植基地。」

「见效比化学农药慢,价格还要贵上10%-20%,农户接受程度不高。」

郭阳说:「问题不大,先把集团内部的业务消化了吧。」

10万亩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上的苜蓿已经在绿肥还田,播种也快了。

同时海南新一批加代繁殖的天豆1号种子也即将收获,赶在夏季播种应当也是没问题。

有机大豆基地,加上各地的制种基地推广,这部份业务暂时也足够全王消化了。

结束了余秦的通话,郭阳又加了会儿班处理了下积累的文件。

次日先是去看了各个工厂的情况,随后又下乡去了各个制种基地。

工厂的种子加工已经进入了尾声,现在忙活的是河西乳业。

制种基地的面积也扩大到了50万亩,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反而没有从2万亩扩大到10万亩时多。

这证明天禾的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了。

天禾的亩保费现在已经是独一档,制种户趋之如骛。

所以天禾的制种基地现在都是成片的连在一起,隔离区符合规范,管理也方便。

各种管控要求也极严,农户对天禾也是言听计从。

亲本种子外泄的可能性再次降低,实现了从源头上扼制住套牌种子的目标。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新员工太多,在制种技术指导上可能有所欠缺。

甚至不乏农户反过来叫嚣或者是指导大学生的情况。

但这都是正常的。

总体来说,很完美。

等今年的金塔苜蓿草场轮作后,天禾的制种体系也会转变为自有基地与农户制种相结合的模式。

既带动了地方,同时抗风险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

九泉市未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滩有2.16亿亩,占全市国土的绝大部分。

其中有开发潜力的大约有近两百万亩。

九泉人民也早已习惯了戈壁大漠的生活环境,偶尔也有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的项目。

无非就是搭建温室,在温室里用基质种蔬菜和果树,如今这也算不上多稀奇的事。

严格来说并没有像政府吹的那麽玄乎:戈壁变桑田,再造耕地。

但如今,有一家企业却真这麽做了,在戈壁上种树。

虽然动起来的地块还很少,但这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市民路过时都会忍不住驻足眺望。

原来这里碎石遍布,土壤贫瘠,植被稀疏,风沙走石更是常态。

如今,却换了副姿态。

风从祁连山深处吹来,拂过山脚下一眼难望到头的沙棘园。

树苗很小,偶尔吹起得风沙更是让其格外的脆弱。

但这却承载着希望。

再度外出前,郭阳也来到了这片戈壁,看到的是一副忙碌的场景。

原本高低起伏的戈壁滩已经变得平整,两台滚筒式捡石机仍在来回穿梭着捡拾大块的石头。

捡石机不是郭阳曾经改造的那两台,是丰凯农机针对性的研发出来的,牵引的拖拉机也换成了猎豹220系列。

块头大,马力十足,细小的砾石没有捡拾乾净也无伤大雅,大块的捡走就算完成任务。

挖机在开宽窄行的沟,滴灌浸湿土壤后,随后再进行挖坑栽苗。

而在相邻的另一块地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矮小的沙棘林面对风沙,却拥有着所向披靡的生命力,浅埋的深黑色的滴灌带拉出一条条长龙。

郭阳来到了育苗的温室,又一批扦插的沙棘苗芽头已经发了出来。

而在温室外,停留着一辆大货车,戴着头巾的工人正忙着装苗木。

郭阳笑道:「要不给我私人飞机上也装点,我顺路就带到阿尔泰去了。」

谢时杰直愣愣的看着他,缓了一会儿才说道:「拉种子还可以,苗木还是算了,新买的飞机也可别弄坏了。」

郭阳也只是开个玩笑,他还得先去民勤呢。

「集团总部的位置选好了没,我觉得可以先审批申请用地了,周围的绿化环境也可以先搞起来。」

谢时杰想了想,开口道:「靠河边的戈壁滩怎麽样?」

郭阳挑了挑眉,讨赖河河边是峡谷地形,多是一些悬崖峭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