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0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00节(1 / 2)

(' 这一切同样没逃过农业部的法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华夏种子公司之多亦是全球之最,仅国有种子公司就有2700多家。

以往,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了10%,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

「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惟一出路。」

而现在天禾做到了。

这依然还不是嘉禾的极限,苜禾农牧没有报名此次的评选。

但农业部清楚,苜禾牧草种子的销售额远远超过天禾种业。

两者合体,有市占率,有规模,有实力,堪称国内种业的航空母舰。

即使拿到世界上去比,也只略逊于少数几家种企。

在外资巨头猎食华夏种业的大背景下,天禾种业就是国内目前唯一能抗衡国外企业冲击的种业集团公司。

并已经逐渐开始收复失地。

种业洗牌还才刚开始。

两天时间过去。

种业50强的评选结果很快就通过媒体的扩散进入到了普罗大众的视线中。

纸媒上丶网络上都出现了相关的讯息。

城里的老百姓对这种评选具体的名单不是很关注,顶多也就是看看前几名,或者是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名字。

但对于行业内的种植大户丶农资经销商丶种企来说,天禾的登顶又是一波极大的品牌形象提升。

天禾种业带来的丰收故事数之不尽,早早登上这艘船的人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这也让天禾种业新种子的推广变得异常简单。

天禾种业一年四季都在忙,春天指导农民播种,夏天指导农民田间管理,秋冬季节又着手收购整理种子。

公司80%的科技人员和员工,全年有8个月的时间在农村田间丶地头进行科技服务。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都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高产种植模式,天禾则将各种技术推向千家万户。

互相分享总结,探索更高产的路径。

也因此,天禾的每一场田间示范会都能吸引大量的农户前来观望学习。

粗略统计,天禾每年服务的国内农民有一千多万人。

农民通过科学种田丶使用良种获得了巨大的效益,天禾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长久的市场。

如今,天禾种业登顶。

得知消息的天禾研发和技术人员,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公司,也属于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技术人员。

甚至连农户们都与有荣焉。

这下,不仅天禾的种子在农民中成了「时髦的种子」,就是公司也在农村中家喻户晓。

相比基层的兴奋,天禾种业的高层却显得很平静,或者说积极备战。

在严群回到九泉后,第一时间就将现场的情况给郭阳进行了汇报。

说不高兴是假的。

但短暂的庆祝后,郭阳便很快平复了这种激动。

天禾的树敌也不少。

很多种子企业依旧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观念,天禾的连续兼并和收购已经让不少企业感到惊恐。

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也极为严重,这都制约着天禾种业的整合重组。

看似一家独大,实则国内种业早已暗流涌动,内讧层出不穷。

国际环境也很复杂。

杜邦先锋丶先正达丶孟山都丶利马格兰丶巴斯夫丶拜耳丶陶氏等国际种业和农业巨头纷纷进入华夏市场。

虽然杂交水稻和小麦种子国内能完全自给。

但从蔬菜花卉到棉花到大豆到玉米,国外种子公司都在逐一蚕食。

并且,在与外资的正面交锋中,华夏种业的缺陷愈加明显。

农业部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派了高层来酒泉,并对天禾种业的研发育种丶制种生产丶种子加工包装等一系列进行了考察。

农业部的副部范建说道:

「国外农业巨头就好比是老鹰,国内数以千计的种子企业则是麻雀,麻雀与老鹰对抗,最紧要的是整合麻雀的力量。」

「为了配合国家种子工程的实施,农业部已提出实施百团大战的计划,重点扶持大型种业集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