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4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49节(2 / 2)

郭阳也时刻关注着种子周刊,但迟迟不见动静,反倒是其它媒体率先有了反应。

先是《南方都市报》,解读了生物柴油和粮食援助政策,表达的意思很耐人寻味。

「我国2006植物油年消费量突破2000万t,持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其中大豆油占比接近40%,却严重依赖进口……」

「在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的情况下,植物油资源匮乏的我们,也被动开始发展生物能源。」

「这势必会加剧工业用油与食用油之间的竞争,威胁粮食安全……」

这应该是蒙在鼓里,分析很到位,也表达了反对,理由也很有道理。

但紧接着,来自北方的《粮油市场报》,也刊发了整版报导。

内容里强调,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长,库存充足,同时天禾等种企带动单产上升,增产形势很乐观,但粮价多年保持在低位,不利于农民利益,发展生物能源则利于各方。

很快《南方都市报》又有了回应,国际粮食需求激增,印度丶乌克兰丶俄罗斯等产粮国都在控制粮食出口,国内不仅不控制,还第一个向国际组织援助了大量粮食。

仅过两天,《粮油市场报》再次刊文,提到目前出口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去年天玉1号的推广,让玉米增产三千万吨,同时夸赞粮食援助提高了国际地位。

《南方都市报》没了声音,但另有一家媒体却接力刊载了一篇报导,内容提到很多贸易商出口大米到国际市场上,高差价让让这些人获利丰厚,还放出了现场拍摄的照片。

《粮油市场报》也很乾脆,同样罗列出了大量的数据,详细分析了国内的粮食很安全,同样以嘉禾粮油为例。

另一方再次没了声音。

看起来,情况都在农业部的掌控之中。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肯定没有问题,国储粮的主粮储备有多深厚,还没有人见识过。

目睹了隔空论战的郭阳略微有些凌乱,《粮食市场报》给国际粮商挖坑也就罢了,你老提嘉禾几个意思?

能不能别提了?嘉禾什麽时候接受过你们的采访了?

不过郭阳也没有想着给嘉禾降降温,只是纳闷徐小雪咋还没动静呢……

这时高德的电话打了进来,主要是说国外的粮价越来越高,而且很多国家限制出口,很难买到。

「接下来就主收国内的玉米。」

郭阳认为这是正确的,玉米增产3000万吨,这不是个小数字,单增产的这部分就价值400~500亿元。

国内的玉米价格近来也一直比国外低,援助的粮食应该也是玉米。

「期货建仓完成了吧?」

「芝加哥交易所丶伦敦商品交易所丶大商所都完成了建仓,以5月丶7月合约为主,保证金比例控制在50%。」

郭阳想了想,「风险可以稍微拉高点,接下来是种子销售旺季,资金回流很快,有风险随时能加保证金。」

「好。」

等到电话挂断,郭阳再次分析了下嘉禾粮油的资金分布。

拢共投入了220~230亿,其中60亿用于建厂和并购,100亿元左右用于收购粮食。

收购价1200~1600元/吨不等,玉米大约350万吨,小麦约220万吨,稻米约135万吨。

期货市场上约投入了30亿。

农产品期货交易保证金收的比较低,大约8%~15%,最大杠杆6~12倍。

嘉禾粮油的整体杠杆大约是4.5倍,30*4.5=135亿元。

这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但嘉禾粮油帐面上还留有30多亿现金,高德的风格过于稳健了,全走的大马路。

次日,徐小雪打来了电话。

通知有几篇报导即将见刊,会发在《种子周刊》丶《农民日报》丶《华夏花卉报》丶《华夏经营报》等上面。

「郭总,未来几天嘉禾会风头很盛哦!」

郭阳笑道:「为国家添砖加瓦,嘉禾受点委屈又怎麽了。」

徐小雪嘟囔道:「郭老板怎麽可能会受委屈?」

很快郭阳就看到了相关内容。

《种子周刊》从生态丶病虫害丶遗传资源保护丶气候变化等论述了品种多样性的重要。

而农民盲目追求天玉1号的高产,不分区域都在播种天玉1号,而天禾今年生产了2.8亿亩的种子。

天玉1号不耐锈病,抗虫方面也有缺陷,报导里也附上了病害图片和今年减产的案例,国内的气候也往不利的方向发展……

即使是很完美的品种,当面积大到一种程度,也是巨大的隐患,病虫害也是会进化的。

何况天玉1号并不完美。

最后得出结论,黄淮海锈病蔓延加剧,影响到了其它产区,今年玉米产量将遭遇滑铁卢,有些地方甚至会绝收。

这把郭阳都唬得一愣一愣的,《种子周刊》的分析的确有理有据。

嗯,这波反调唱得很给力,打击到位,给徐小雪打个9分,满分100。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