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5节(2 / 2)

短期内,cbot(芝商所)传统农产品定价中心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大商所和郑商所十几年的发展时间也不可能赶得上人家上百年的积累。

只一条,华夏资本和金融帐户并未放开,期货市场尚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就锁死了上限。

金融体制上的事,嘉禾暂时就没想过去伸手。

目前的解决方法还是从生产上入手,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至少要能保证国内的定价权。

同时郭阳对铁蒺藜和赤红火蚁的破坏性深信不疑,老美没那麽快控制下来。

今后几年才是破坏的高峰期。

其粮食生产大国的地位肯定会有所衰弱,作为国际定价中心的cbot定价权自然会跟着衰弱。

在期货市场出现以前,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主要基准于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

而在期货市场发展成熟以后,就不再局限于买卖双方,反应的是全社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预期。

定价权就是影响价格朝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就如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进口大豆,普遍通过国际粮商在cbot进行点价。

导致国际粮商可以轻易掌握国内买家的已点价头寸和未点价头寸情况,使海外资金有天然优势进行逼仓。

同时国际粮商又垄断了全球的大豆贸易。

这些粮商普遍又具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数据搜集整理能力,也有着完善数据整理体系和悠久的数据搜集整理历史。

南北美大豆的生长情况丶单产丶产量丶出口丶谁家进口丶每家进口多少丶各港口出口情况等,国际粮商对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十分全面和详细。

国内买家和这些国际粮商,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嘉禾此前能连续偷鸡成功,同样也是利用了国内超预期增产丶北美产区骤然减产等信息不对等优势。

想再要有这种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郭阳和高德围绕着原油期货丶粮食生产加工与贸易丶食用油价格战足足聊了一上午。

这三者在近期的相关性极强,未来半年的策略都是以此为基础制定。

原油期货是风向标。

原油降价——生物能源需求减少--粮食降价;

国内种植结构改善——国内采购与进口的矛盾——北美减产,成本提高……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价格战是肯定要打的,不仅是食用油,针对大豆加工的的豆粕和浓缩磷脂也要开战!

这是抢占市场份额与改变进口局面的最好时机。

逼着沿海厂商建立国产大豆采购渠道,如果坚持采购进口大豆,那就打到你破产倒闭!

……

7月6日。

微光公司和嘉禾粮油开始配合建立原油空头头寸,虽然很小心谨慎,但原油上涨的趋势没变。

所以建仓一开始,就出现了亏损。

不过既然决定了方向,负责交易的操盘手们依然有规律的5分钟一手丶10分钟一手保持建仓速度。

7月10日,原油价格突破了145美元/桶,这时嘉禾已经持有1000手的空头头寸。

1手1000桶,相当于145000美元,而嘉禾的平均买入价格为142美元/桶。

算下来,不到5天时间,投入资金约1.45亿美元,亏了约300万美元。

100万桶的空单,在盘面上也能引起一些注意,但绝不会引来围攻,反而可能会被视为诱饵,或者是试探。

然而,意外的是,盘面上反而出现了更多的空单。

即使郭阳不专业,也能感觉到上涨动能到头了,小幅振荡波动,但就是上不去。

市场上的空头,都和他一样的跃跃欲试,却又谁都不敢抢跑,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堆积空单。

郭阳也不急,嘉禾只是想从市场上分一杯羹,就慢慢僵持吧。

与此同时,国内食用油市场上,价格战依然紧绷着,一些小牌子已经倒在了无人问津的角落。

在今年前几月,大豆和豆油期货价格几乎每天上涨 200~300元/吨,有时候甚至一天就上涨1000多元。

在期货价格的疯涨下,大家都觉得大豆丶豆油价格还会继续升,于是许多厂家不计成本囤积大豆。

嘉禾粮油搭了波顺风车,随后又抽身,并开启了食用油价格战。

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亏损,随后又越亏越多。

一些高价囤积大豆的企业,眼下每吨的亏损额已高达数百元。

粤省,嘉禾粮油东莞麻涌工厂。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