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19节(1 / 2)

(' 郭柏春沉吟了会儿,说:「全球需求疲软,就算北美和去年一样大幅减产15%以上,那也是供大于求。」

「usda这一次的报告很关键…」

这几个月大豆暴涨暴跌带来的亏损伤了植之元的筋骨。

但只要进口大豆的价格降到国产大豆的成本线以下,未来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和植之元抱有同样想法的加工厂并不少。

就如四五年前,进口大豆靠着低价优势冲垮了国产大豆产业。

九月,华夏和北美大豆将同步进入收割期。

所以,北美大豆产量如果今年能稳住,对郭柏春等人就是好消息。

全世界的进出口贸易商望穿秋水,然而,usda的报告拖着一直不出。

鲁省,济宁,嘉祥,这里是鲁西南腹地。

连片的大豆田上,一辆商务车穿梭在田间道路上,郭阳和高德透过车窗,看着已密闭封林的大豆。

历史上黄淮海地区曾是全国大豆产业的中心,种植面积一度占全国的40%。

但目前仅占20%左右。

主要原因是农户长期处于自发种植状态,种植地块也分布在零散和瘠薄耕地上,生产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栽培技术比较粗放。

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不理想,最终种植面积越来越少。

而之所以国粮撬不走嘉禾的大豆基地,也与这个原因脱不了干系。

天禾早在几年前就在济宁辖下的嘉祥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

育种丶制种丶科研丶栽培模式……一应研究俱全。

随后又以此为基础,建立规模化的大豆生产基地。

在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统一大豆丶玉米丶棉花的生产,确保同一地块作物一致。

同时,改农民自留种为统一用种,推行窄行密植丶秸秆还田丶机械播种丶免间苗等新技术,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收购丶储藏丶运输。

最终生产出来的商品大豆品质和规格都高度一致,这样的大豆种植基地,谁看了都眼馋。

只能说国粮的眼光不赖。

但嘉禾在这里耕耘几年,和种植户已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

种子丶技术和农机服务等等也都是嘉禾在提供,想要撬走难度不小。

不过国粮真要采购国产大豆,难度其实也不大,因为今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暴增。

商务车绕着大豆田兜了几圈,才最终在办公室见到了基地的总经理安涛。

安涛原本是嘉祥制种基地的生产负责人,前期天禾在鲁省盐硷地上的天豆1号示范推广基地也是安涛建起来的。

后来业务扩大,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

郭阳和瞿阳一合计,就把安涛提了上来。

「挺悠闲的啊,老安。」

翘着二郎腿看报的安涛冷不丁被吓了一跳。

「老板,什麽时候到的?」

「刚到,开车在地里转了一圈。」郭阳又介绍了下,「这是嘉禾粮油的高德,高总。」

两人互相打了个招呼,随后安涛又忙前忙后的给各泡了杯茶。

「今年风调雨顺,这两个月除了追肥和防病虫害,基本没啥活,就看看报。」

高德笑道:「刚去看了,今年的大豆和玉米长势都很好。」

相比高德,郭阳更直接,「直说,大豆一亩预估能产多少斤?」

安涛伸出了一只手掌,过了一秒,又收回了大拇指。

「500?还是400?」

安涛笑道:「良田至少能收500斤以上,有些甚至能收到600斤,差一点的盐硷地丶贫瘠地也能收400斤以上。」

「今年肥料太贵了,有些农户舍不得追肥,不然还能高些。」

高德又问:「成本呢?」

安涛说:「不算地租,每亩约200元,算上地租,一亩成本约600元。」

郭阳和高德心中的把握又大一分。

这样算下来,每吨大豆的生产成本在2400~3000元之间,甚至能更低。

而且这里运输到鲁省工厂并不远,即使北上津门,物流成本其实也不高。

在农民保本的情况下,到厂成本最低能控制在2700~2800元/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