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650kg计算,就是2000万吨。
这其中的产量增幅是极为可观的。
然后是水稻。
这是天禾的薄弱项,仅有天稻22和天埂盐1号两个主打品种。
天稻22是追求口感的常规品种,产量不高,推广面积也不大,好在天埂盐1号在提高盐硷地水稻产量上做出了贡献。
而且水稻是国内育种界的强项,在世界上也是拔尖的一批。
即使自然发展,单产提高的速度也是可观的。
最后是薯类,陇中定西的马铃薯组培工厂也做出了些成绩。
严群这一说,就是大半个小时过去了,期间其还给每人发了一份资料。
等其陈述完后,在一旁听着的几人早已在a4纸上圈出了一个个数据,姿态不一,但也总算了解了增产的信心来源。
「失策了啊。」高德感叹一声,「开会的时候该叫上你们。」
苗一封摇了摇头,心里不知是遗憾还是失落,「调研时,瞿总还在国外,严总也长期在制种基地,想叫也找不到人啊。」
陈燕秋心里也万分感慨。
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同时又在嘉吉干了十来年的粮食分析师,对各国的粮食产量数据也比较清楚。
在他的印象里,过去老美的玉米平均单产是华夏的近两倍,小麦丶马铃薯丶大豆等产量也是大幅领先。
如今玉米和大豆已被反超,小麦和马铃薯也快被追赶上了。
这种发展速度就如同华夏经济在这三十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同样将会让世界为之震撼。
祁子文坐在椅子上埋头整理着笔记,瞿阳则悠哉悠哉的在喝茶。
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郭阳开口道:「严总说的这些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毕强不在,不然还可以再多说点。」
「够了,够了。」高德这会儿已经想通了,「北部湾港口第一期工程规划3个泊位,我建议5万吨丶10万吨丶20万吨级各一个。」
这下轮到陈燕秋和苗一封诧异了一瞬,变脸还真快,甚至还提了一个20万吨。
「这不是重点。」
郭阳沉声道,北部湾港口的投资是冲着走向世界去的,有没有这回事他都会要求上大吨位,他在乎的是信心,以及战略目标一致。
不论是苗一封,还是高德代表的嘉禾粮油,长期接触的都是偏向外资的对手。
这些人传播的信息要麽是国内粮食进出口平衡,要麽就是国内粮食消费增长大于产量增长,最后还是要做出取舍,进口大豆。
再加上最近的轮作休耕政策,苗一封和高德等人也因此被影响到了。
另外,也与嘉禾粮油信息化平台并没有纳入天禾的种子信息有关,这点还要斟酌。
拍了下桌子,郭阳提气振声道:「嘉禾要始终有自己的判断和战略定力,不要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四大粮商的判断就一定准吗?」
「要记住,这是我们的地盘!」
第412章 海外;心态变化;灵焰
一场小型的讨论会开完,高德和苗一封的劲儿也提起来了。
虽然早就知道轮作休耕是大方向,但没料到力度会突然如此之大,从600万亩到6000万亩,这是十倍的跨越。
除了百馀万亩地下水漏斗区丶石漠化丶重金属污染区域,一千多万亩生态退化区。
其馀的都在粮食主产区,占了三分之二,也就是四千万亩以上。
这四千万亩虽然是盐硷板结等低产田,但带来的粮食减产压力依然是极大的。
大多数的机构和粮商都认为:华夏内部流通可以维持粮食平衡,粮食进出口的作用在短短几年内将发生第三次变化。
由进口粮食弥补粮食缺口,到出口玉米消化过剩产能,再到即将迎来的进出口粮食只有调节市场的作用。
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
基于此,在嘉禾粮油内部,也出现了一种观点,对外粮食通道可以暂缓,优先优化国内的粮食物流通道。
所以,嘉禾粮油才会在北部湾港口的建设上和嘉禾国际持反对意见。
按他们最初的想法,就不应该有北部湾港这个投资项目,但这是大老板拍板的,谁也不好反对。
只能尽量控制投资。
三个万吨级的泊位投资只需数亿元投资,而10万吨级泊位造价就要大幅提高,总投资可能达15亿以上。
省下来的这笔钱用在国内粮食物流的优化上,可以做成很多事。
高德和苗一封一开始都是这样想的,但这种看法现如今彻底改变了。
国内粮食大幅增产的动能还在,在轮作休耕中损失最大的天禾种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动力!
目光再放长远点,等轮作休耕效果初步呈现后,耕地地力提高,粮食产量也会提升。
将椅子推回原位,高德看向严群,邀请道:「严总,一起去坐坐,聊聊天。」
严群大概猜到了这位的心思,他负责天禾的种子生产,各项种子生产计划也都是由他牵头,这位多半是想了解明年的产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