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是陶氏管理层的一致意见。」里维斯沉吟道:
「我们需要对股东负责,嘉禾目前的报价是最高的,或者陶氏也可以考虑把资产出售给拜耳丶巴斯夫丶先正达和孟山都。
你认为嘉禾的威胁比他们大吗?」
「shit!」
陶氏和杜邦都是化工巨头,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农业丶材料科学及特种产品。
如果说嘉禾在农业领域对陶氏和杜邦形成了竞争压力,那拜耳丶巴斯夫丶先正达则是全方位的竞争。
孰轻孰重,这点布林还是分得清的。
里维斯说道:「放心吧,一旦完成合并,陶氏杜邦将在种子和植保领域拥有全面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丶强大的产品研发计划,这样的实力将对嘉禾实现碾压。」
在里维斯的劝解下,布林逐渐放下了心结,嘉禾只是在华夏强,而陶氏和杜邦市场遍及全球。
两者只是农业板块的营收加起来就超过了200亿美元。
这样的实力,足以让任何竞争对手脊背发寒。
…
酒泉,四月,春回大地。
郭阳端着茶杯,坐在老板椅上望向窗外,桌子上是一份份关于杜邦和陶氏的资料。
在三月份的时候,杜邦宣布剥离高性能化学品业务,加大生物技术丶化工和材料领域的研究力度。
同样,《华尔街日报》也爆料陶氏化学已经制定了出售或分拆价值40亿美元的大宗化学品资产计划。
再加上,陶氏化学对陶氏益农部分农业资产的兜售。
一直埋头做加法的巴斯夫……
可以预料的是,天禾对陶氏巴西丶全王对陶氏南亚的收购都将比较顺利,但杜邦和陶氏的合并,就像是头鳄鱼潜伏在水面下。
杜邦和陶氏的合并不远了。
那拜耳和孟山都,中化和先正达也会提前上演吗?还是说另有变局?
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郭阳清楚,嘉禾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所向无敌,最好的方法就是破坏再建设。
「阿三就是第一个试点。」
第428章 天禾巴西;改变南亚策略
【斥资近20亿美元!国内种业龙头出海补齐国际化短板】
「日前,天禾种业与陶氏益农签署协议,约定以11亿美元收购陶氏益农在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预计将在两个月内完成交割。
此次交易包括育种研发中心丶巴西玉米种质资源库的非排他使用权丶morgan种子品牌,以及dow sementes品牌。
育种研发中心被收购前占巴西玉米种子市场份额18.5%,位居巴西前三位,其育种材料在巴西市场保持着绝对领先的优势。
育种研发中心的收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天禾种业国际化战略落地……
此外,同为嘉禾系的全王生物,也正与陶氏益农商谈对其南亚业务的并购,预计交易金额将达9亿美元以上!」
伴随着一篇海外快讯,天禾种业在国内再次掀起阵阵浪潮。
「种业航母扬帆起航,风雷激荡闯未来!」
「从西北走出的国际种业巨头。」
「零的突破,反攻的号角,国内种企第一次跨国并购!」
天禾收购陶氏巴西,让玉米育种界人士热血沸腾,大量的专家学者对这起并购的意义做出了解读。
长期从事玉米研究工作的豫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郑单958的培育者堵纯信在接受种业周刊的采访时表示:
「天玉系的问世实现了我国突破性玉米品种的持续供给,天禾种业也首建了高效的商业育种体系,但我国玉米育种仍有短板。
虽然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全球第一,但并不是玉米的起源地,种质资源匮乏。
玉米育种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种质的引进与利用,破解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卡脖子」问题,补齐玉米育种短板一直是行业发展共识。
天禾种业收购陶氏益农巴西玉米育种研发中心,意味着国际优质玉米种质将加速进入国内,为补齐玉米育种短板奠定种质基础。
具体说来,如果能够和欧美优质玉米种质资源做育种创新,并培育出适合华夏土壤丶气候的高产玉米品种,可夯实华夏粮食安全基础,这是引入巴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最大战略意义!」
玉米是种业板块中规模最大丶最重要的品种之一,是国际种业巨头必争之地。
而天禾的海外并购,让玉米补短板引发了育种人员的热议,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媒体分析,国内种子企业除了隆平高科等少数几家企业在菲律宾丶印尼丶奈及利亚有少量业务销售,大部分种子企业都没有走出去。
即使是隆平高科,在海外的投资金额也极少,奈及利亚投了300万元建研发中心,印尼投了1000万元……
对比之下,嘉禾是以十亿美元为单位进行计价。
两者的悬殊天差地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