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要知道,咱们与普通人家不一样,父皇乃是这一国之主,咱们不仅要孝敬他,还要忠于他,说话做事,还是要存一些心,不可仗着咱们是小辈,就言行无忌啊。”
哪怕太子妃是温声劝慰,依旧惹来太子的严重不满。
“孤对父皇向来尊敬,他却说孤不忠不孝,他若对孤结交大臣的事不满,直接说出来,孤肯定就不做了,可他一直放纵孤,现在又指责孤结党营私,他宁愿让母后临朝理政,都不愿让孤帮忙,在父皇心中,孤竟连母后一个妇道人家都不如!”
说到后来,太子的怨愤之情可以说是溢于言表,太子妃却听得眼前发黑,她算是知道皇上这次为何会如此动怒,不愿再给太子留面子,皇后也没阻拦了。
“殿下怎么能这么想呢?那是咱们的母后,她能临朝,对咱们只有好处啊。”
哪怕婆婆的嘱咐,用被牢记在心中,太子妃此刻还是忍不住想要为自己的婆婆说句公道话,这也太让人忍无可忍了。
太子闻言,眉头一皱道。
“孤倒是忘了,你一向亲近母后,又如何能明白父皇宁愿让母后临朝,也不愿让孤接触政务,给孤带来的奇耻大辱?”
太子妃有些费解的问道,“殿下为何会将母后临朝视为奇耻大辱?您难道忘了,是从母后开始临朝起,咱们东宫的地位才会变得如此稳固,朝野上下只会因此而更加尊崇殿下,认可殿下,臣妾若没记错的话,您在那时,也曾为此事感到高兴啊。”
太了闻言,不禁神色一凝,他想起来了,他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都是因为受洪少师等人的观念影响。
他们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在言语间这么暗示他,让他觉得,皇上是因怕他这个已长成的太子夺权,才有意打压他。
让皇后临朝,却不让他这个太子辅政,锻炼处理政务的能力,就是为了让外人认为,他这个太子太过无能,所以皇上宁愿重用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愿重用他、分权给他。
所以从那时起,他因不敢怨主导这件事的父皇,便恼了自己的母后,认为是她不该配合父皇临朝,抢走了本属于他的机会。
当时的他,怀着对洪少师等人的满心信任,当然不会怀疑洪少师等人的言语,便就此形成了固有印象,后来还越来越坚定的这么认为。
如今洪少师等人的事情,都已查清楚,太子曾听说过那些东宫属官对他做的一些事,想要他们曾蓄意挑拨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他更听信于他们的供词。
可他一直没勇气亲自调阅相关案卷,也不愿相信他父皇母后有意让他知道的那些供词,因为那些若是真的,会将他堂堂一个太子,衬得太愚蠢。
也正因他打心里不愿相信那些,所以他也不曾认真反省和审视自己在那些人影响下,一直以来坚持的想法和观念,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看到太子呆立在当场,满脸的不敢相信与无措,太子妃又对自家这个刚将她气得不轻的丈夫生出几分怜惜。
【作者有话说】
190
第190章
不值
“殿下这是突然想到了什么?”
听到太子妃的疑问,太子骤然从之前的回忆与纠结中反应过来,有些羞恼的回道。
“不管怎样,孤毕竟是太子,如今然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帮父皇分担更多政务,父皇却弃孤不用,重用母后,母后也不帮孤争取,乃是不争的事实。”
听到这话,太子妃的心中刚升起的那点怜惜与关心,瞬间消失无踪,她觉得自己是糊涂了,才会怜惜这个头脑不清楚的男人。
纵观历朝历代,太子妃就没见过哪位太子能像她丈夫这般,因父母的优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太子之位坐得如此稳固。
可这位却是个不知惜福的,仗着自己所拥有这一切,拼命的作死,作到令他的亲生父母都对他忍无可忍的地步。
想到自己现在也只有一个儿子,太子妃觉得她有必要再努力生个儿子,要不然,自己膝下的这根独苗若踩他父亲脚后跟,婆婆现在这两难的处境,就是她的将来。
“据臣妾所知,早在我们大婚前,陛下就已恩准殿下上朝观政,开始陆续给殿下安排一些政务练手,母后临朝后,又给了殿下更多的接触朝政的机会,即便是在殿下受罚的日子里,父皇与母后仍然在教导殿下,让殿下了解朝堂局势。”
听到太子妃提及那些过往,与之相关的记忆,迅速跃入脑海,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同时他也意识到,他甚至忘了,自己为何会忘记这一切,从何起,开始觉得自己不被父皇、母后重视,没有得到自己身为太子应有的权力与地位。
好像就是在不经意间,他就在不知不觉这么认为了,他日常接触的人,好像也都这么认为,没有人像太子妃般提起过那些过往。
而他与太子妃,已经有许久不曾像现在这样好好说过话了,只因两人总是话不投机,说个三两句就不欢而散。
至于这回,他之所以愿意跟太子妃说说心里话,也是想要借太子妃得母后宠爱,让她帮忙在父皇母后面前帮忙周旋。
不过这次是太子妃对他没了耐心,在知道太子的这些真实想法后,她更为自己的婆婆感到不值和憋屈了。
只是太子显然对此毫无所觉,仍在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委屈和不安,为自己会产生那些错误的想法和言行找理由开脱。
再次离开东宫回坤元宫时,太子妃忍不住叹了口气,摊上这么个让人一言难尽的丈夫,硬将稳固如山的太子之位,给折腾得岌岌可危,她的压力其实也很大。
虽说自古以来,讲的都是夫贵妻荣,她与太子是夫妻,注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若太子这边出了问题,她与孩子的处境可能也会变得很艰难。
但是对她而言,她只能更加努力的全心支持和侍奉好自己的婆婆,只有婆婆能够长命百岁,还能一直掌权,无论她那个靠不住的丈夫如何,她与儿子都能无忧。
想到这些,太子妃突然发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变得更明确了些,若她丈夫能顺利继位且掌权,她与儿子的地位,还真不一定会像现在这么稳定。
柳明月还不知道她的这个儿媳妇,打定主意要抱她的大腿,跟她希望皇上能活得更久一样,打心里期待着她能健康长寿,还能一直掌权,给她与儿子当顶梁柱。
若是知道,她一定会告诉对方,祝愿她健康就行,能不能长寿不重要,她更希望能有个合格的继承人,尽快接过这江山重任,她可不想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还退不下去。
当天气一天比一天转暖之际,陆续有山南的消息传回京中。
直到这时,宫中为了帮山南,尤其是地形最复杂的千山府与昆州府防水患,可谓是不遗余力。
不仅招募大量劳工兴修水利,还加在人口聚集区域的周围加固山体,甚至还在一些地势高的山上挖洞筑墙,建应急驻点。
朝廷只出了兴修水利的钱,后面那些工事都是由宫中产业的人负责与出资,总投入甚至在朝廷的投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