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满心感慨的吴尚青不以为意的回道。
“说来惭愧,我们当年在御林卫受训的那段时间,与太子走得近,相处也很愉快,后来也曾想过要与太子保持联系,这个心情,子兴兄应该可以理解吧?可惜,我们给东宫写的信,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收到半句回音。”
所以在后来,即便是在他们那次回京献宝、接受正式封赏之际,也没想过还要再去主动联系太子。
对此,左子兴当然可以理解,他早知道,吴尚青他们这些人,都是被皇后录用且安排的。
他们是皇后这位东家的人,太子是皇后唯一的儿子,刚好太子也有与他们结交的意愿,这个想要同时与未来东家打好关系的心思,当然很好理解,也属正常。
“尚青兄言重了,我当然能够理解,其实我与太子之间的情况,也与你们差不多,陛下登基前,我与这位堂弟虽然见得少,但是当时的关系还不错,可我回来后,却没再联系过他。”
这其中固然有着他的身份敏感,已更名易姓的因素,同时也有不欲让他伯父的儿子们,因伯父对他的看重与喜爱,对他心生嫉恨与不满的原因,早在他还没有流亡海外前,就已有了这个苗头。
明面上说着’还不错‘,实际上却是关系生疏,不咋样,才会没联系,吴尚青心领神会的点头。
“唉!真是可惜了!”
这句可惜听着好像有些突兀,事实上,两人都知道可惜什么,可惜太子没能长成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优秀,也可惜他们明明都曾与太子结下过前缘,却都缘浅早散。
同时也未尝没有替皇上、皇后可惜的意思,他们两位都那么的优秀,可是他们精心培养的太子,却让他们如此失望。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承天十三秋,随着皇上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朝廷的军政大事,都到了全由柳明月独自裁决的地步。
独自承担如此多的政务,加上超强的责任心,让柳明月是真心感到疲累。
不过柳明月虽然累点,但是有皇上在,两人算是志同道合,遇事有皇上挡在前面,不仅能从精神上给她当支柱,还能利用他的威望为她开路,两人配合默契,让她轻松不少。
如今皇上的身体状态,已变得一日不如一日,着实给柳明月带来了极大压力。
而皇上身体状态不好的消息,也再也无法遮掩,从皇上缺席朝堂的日子,一次更比一次多,许多人都已看出端倪。
只是宫中一直不愿正式公开相关消息,朝中众大臣们虽有猜测,心中忧急如焚,也不敢直接质问什么。
直到宫中所有御医和大医们,都表示束手无策,皇上的身体状态已到回天乏力的境地后,柳明月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对外公开皇上重病的消息。
消息一出,顿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以极快的速度,向地方传播,各种奏折如雪片般的被送入宫中。
柳明月一边要时刻关心皇上的情况,一边还要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处理各种朝政,维持朝堂的正常运转,稳定民心。
215
第215章
交待
皇上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早有心理准备,如今终于到了回天乏术的这一天,他虽感到遗憾和不舍,但在总体上还心态还算洒脱。
相关的消息公开没几日,皇上就挑了个自觉身体状态还不错的日子,召集所有相关人员交待身后事。
“朕这一辈子,自认活得还算问心无愧,唯一感到抱歉的,就是有些对不住皇后,可是朕走后,这大安的江山重任,还要要交给皇后承担,辛苦皇后了。”
看着皇上躺在那里,真正到了将要灯尽油枯的时刻,柳明月是真的很伤心。
“能有机会继承陛下之志,为大安开太平盛世之基业,是臣妾的荣幸,不敢称辛苦,臣妾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之托。”
皇上定定的看着眼前这个他既觉熟悉,又觉有些陌生的原配发妻,心中五味杂陈。
“朕相信皇后能说到做到,在这个世上,朕只相信皇后能做到。”
跪伏在床前的太子终于忍不住道,“父皇……”
皇上这才将视线转向太子,“太子本性温厚纯良,却在少时,不幸被人教坏了心性,朕与皇后潜心教导,仍未能将他导入正途,令朕痛心不已,却一直不忍废弃,希望他能迷途知返,早些醒悟,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听到皇上的这番话,跪在太子后方的皇子、重臣与勋贵们,都忍不住提起了心。
“朕几经考虑,终于不得不接受,太子实在难堪大任的事实,决定取消其东宫储君之位,封他为安亲王。”
哪怕近几年的禁足生涯,已经让他意识到这一天,但是太子一直心存侥幸,如今真到尘埃落定的这一刻,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废的事实。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就有内侍在皇上的示意下,上前将太子架了出去。
太子被废,在场余下的皇子们,都忍不住心生激动,哪怕他们都知道,皇上将大安江山托付给皇后,意味着什么。
但是他们不介意,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坐上皇位,这样才能图以后。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就算太子被废弃,皇位也与他们无关。
听到皇上临终废太子,王尚书忍不住道。
“陛下,如此关键时刻废太子,恐会有伤国本啊,还望陛下三思啊!”
若非顾虑太多,废太子的事,根本不会拖到现在,皇上勉力摆摆手道。
“该思考的,朕都已经再三思虑过了,朕与皇后不能为一己私心,置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不顾,太子太过容易听信旁人的挑唆,还不自觉,此乃大忌。”
听到这话,崔相等人都忍不住暗自叹息,他们都曾关注过当年的那场重阳刺杀案,哪怕没能看到具体的案卷,也隐约知道些东宫那些属官的图谋。
接下来的时间,皇上又逐一安排了一些人与事,其中也包括提前接到秘信后,匆匆赶回京中的左子兴。
两人最后一次私下见面时,皇上告诉对方,他将当众公开他的真实身份,将当年就打算封赏给他的王位给他,却被左子兴拒绝,他选择继承自己母族的姓氏和身份,不愿再要徐氏宗族的身份。
见他如此坚持,皇上也不好勉强,只给对方留下一份遗旨,方便他在将来改变主意时,能用遗旨兑换一个王位。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侄子,皇上可谓是相当的操心,比在他自己的儿子身子花的精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