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全民一心搞建设!尽快把华国建设成世界一流强国。
宁安问小桔子:“你给那些归国科学家塞的是什么资料?”
小桔子说:“有一部分是同时期世界最先进,还有一些是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最多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没有更晚的了。”
宁安:“……这就可以了。这个挂开的不算小。”
在这个大背景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只问付出,不求回报,积极主动加班加点。
谢长德和彭薇整天忙的团团转。
老谢是研究数学的,这种基础科学的人才特别重要。不光要给大学生上课,还要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撰,参与一些项目的研究,每天早出晚归,回来以后还要一头扎进书房忙到半夜。
彭薇也不遑多让,中西交流一开,翻译人才特别抢手。各个高校都成立了编译组,不光要把外文书籍翻译进来,也要把华国的书籍翻译成外文传播出去。
我们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
工作更忙了,收入反而减少了。单位给的津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稿费和出版费多。
但是彭薇一点也不介意。他们这些人,当年不管是求学,还是搞实业,亦或者当笔杆子,甚至当暗杀者,目的都只有一个,为了国家的崛起。
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只是多出点力,难道不应该吗?
一个繁荣强大的新华国,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老太太说:“你们俩放心忙工作,别的事情一概不用操心。”
在原世界里于1964年就去世的老太太身体非常硬朗,在她去世后就离开了谢家的王姨也没有走,一直留在谢家帮忙。
她本来就是个孤女,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是老太太收留了她。原世界里她也不想走的,只是谢长德和彭薇觉得局势有变,就让她先搬了出去,还给了她一笔钱置办房子。
1965年春天,宁安初三下学期,正在带领全班同学努力奋斗备战中考。
谢晏已经跳级进入到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年,正在准备论文答辩。而且,他获得了公派留学的资格。
他放弃了。
谢家专门开了个家庭会议来讨论这件事。
谢晏说:“放弃留学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彭薇说:“其实出去走走看看也不错,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人是什么生活水平,有了对比,才能有努力的动力。”
这辈子,因为一直没有针对归国人员有什么行动,留学并不是一个敏感词。
谢晏摇了摇头,说道:“早期的留学生出国,要么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回来以后搞变革,要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回来以后走教书育人的路子。我现在出国学什么呢?革命已经完成,不需要了,技术我们也很先进,尤其是我选择的研究领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那我出国干什么?只是去看看西方的生活水平,那就更没必要。反正我们总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方向很明确,只需要努力就行了。”
他问宁安:“哥哥说的对不对?”
“对!”
宁安大声附和,同时表示:“我也不想让哥哥出国,我舍不得哥哥走。”
“乖,哥哥也舍不得安安。”
谢晏紧接着又说道:“我也舍不得爸妈和奶奶,一想到我要很久都见不到你们,我就觉得非常难过。”
彭薇说:“不去就不去吧,其实我们也舍不得你。”
尤其是,前面的那段大道理虽然听起来不太真诚,但是一点错没有。华国科学家真的超厉害的!
老太太也赶忙说道:“对对对,舍不得呢。”
这一出去,就是一两年、两三年见不着面,联系起来都不是太方便,她是真的舍不得。
谢长德也没有出过国,对于出国这事更加没什么感觉,连劝都没劝,非常自然的接受了谢晏不出国的事实。
第150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18)
65年夏天,宁安中考完毕,高中上哪所学校也已经定了下来,谢晏也确定了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事情都尘埃落定,整个暑假就显得格外无所事事。谢长德和彭薇工作忙,整天不着家,谢晏在家里做翻译和写作,正好多赚点稿费,补上妈妈减少的那部分。
生活水平绝对不能下降。
必须保证安安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不然他哪还配当哥哥?
他从小跟着彭薇学外语,水平自不必说。其实宁安也可以做翻译,她自从来了谢家,也跟着彭薇学外语,水平相当不错。
但是,她也很喜欢跟老太太一起聊天,听老人家讲古,俩人喝着冰镇汽水往躺椅上一靠,吹着风扇,翘着脚,别提多自在了。
王姨一边干活一边参与聊天,看她俩吃太多冰的就去跟谢晏告状,让谢晏来管管她们。这是谢晏交给她的差事。她也觉得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