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20章</h1>
他滔滔不绝说了这绿肥作物的好处,下面的人虽被他半哄住,但终究看不见实效。
人们面上都是有些纠结的模样。
秋南亭见状,索性放开话头:“今日搬出来的这些书,写的都是如何种田的法子。这是本官以前在京城写的,里面很多内容,是从民间访得的经验,再结合了一些农书做的总结。
既然陛下让我来这里为大家办事,本官就想着,先从地里这点事入手,咱们一起把收成提高了,大家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沉声问道:“若本官能在这一年里,帮着承担所有改动需要的花销,你们可愿意跟着试试?”
底下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还在犹豫。
片刻后,那站在秋南亭身边汉子咬了咬牙,大声说道:“大人写的这些东西若不是唬人的,那草民愿意试试!”
有了这个带头的,也有几户愿意尝试,秋南亭没强迫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让人寻来几张契纸,跟这几户农户签了契约。
在一年内,这些人的田地该如何耕种,如何引水挖渠,都需得听秋南亭的安排。
相应的,种植中所有用到的工具、种子还有一应可能出现的花销都由秋南亭负责。
当然,是秋南亭在离京前,从皇帝那里拿的启动资金,不算太多,但是供这几户人家的地没有问题。
土地的问题急不得,只有出现了产量上的变化,才能让百姓信服。所以战线拉到一年,秋南亭倒也不急。
而有这个开了个口子,秋南亭至少在百姓面前树立了打算认真治理,且还算得上大方的知州形象。
秋南亭将那写的十几卷农书给了师爷一份,师爷等他将事务都上手,便要去找上一任知州,那知州去了江南,更是天下粮仓,若能进一步改良耕种技术,效果也是极好的。
整整一个月后,洪州州衙中的文书总算被看了个七七八八,秋南亭又在街上转了几天,勉强跟部分乡绅也熟络了些许。
师爷见状也不久待了,省得他人在这里一天,前知州权威的阴影就会停留一天。
师爷离开后不久,秋南亭也并未安坐州衙,而是亲自走访那几家签了契约的农户。
三月初,阳光正好,田间微风吹过,带着泥土的清香。
秋南亭挽起袖子,又将裤脚高高挽起,露出半截小腿,蹲在田埂边,认真地盯着田里刚抽出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