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快穿之回收站 > 快穿之回收站 第14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快穿之回收站 第149节(2 / 2)

但实际上村民们的消费能力有限,只要自己家有,就绝不会花钱买,因此供销社里的那些东西,一般都是最便宜的种类。

比如说现在供销社里的布料,就是灰黑土三种颜色,染色技术还不怎么样,一洗就掉色儿。

大伙就都看向江易。

“这个好办,做帽子和盖头的布料都用不了多少,我进城里去找人问问看,有没有优惠的,先买些回来。大伙愿意自己做了自己卖的就到我这儿来买布,要是怕麻烦,就从我这儿领了布回去做,我给手工费,帽子一件两毛钱,盖头一件三毛钱……”

大伙互相看看,都心动了。

现如今村里人挣点钱还是挺不易的。

说是自主经营,能种菜摘果子出去卖,可是集上卖菜卖果子的多了去了。

哪里能卖得上价呢?

有的时候一担子菜挑出去,一天能挣上一块钱就了不得了。

而这种小帽子,盖头的,只要在家里用空闲的工夫绣绣花,没准熟练了一天能做两三件,那也差不多有一块钱了。

这活能做啊!

作者有话说:

第113章 八零年代(22)

沁城市火车站内, 一列特快列车进站停靠,车门打开,各色人群拖着行李匆匆下车, 站台上瞬间拥挤又热闹起来。

三个长相跟辰国人完全不同的年轻人, 背着背包,从卧铺车厢里走出来,看着陈旧而干净的站台,都是满脸的兴致勃勃。

“这里就是沁城市?真是个宁静又有些怀旧的小城市啊……我感觉很像我们老家二十年前的时候。”

“我在首都的书店里买到过一本辰国旅游指南,还请我的辰国同学帮忙翻译了, 可惜,虽然有山河省的部分,但里头一点也没有关于沁城市的,可见沁城市在贫困的中部省份也没什么知名度。嗯,看这个站台,再看外头的建筑物, 也的确跟我想像的差不多!”

“我在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 也问过了我的辰国同学了,他们也都对沁城市没什么印象。”

“我的同学里,倒是有个来自山河省的,他的家乡虽然离沁城市有将近一百公里, 不过,他听说咱们要来这边旅游,特意打了电话给了解沁城的亲戚, 不光有从首都到沁城市的列车路线,还有两家不错的旅馆……哦, 辰国这边的旅馆都叫招待所。”

“啊!坐了八个小时的火车, 我只吃过两个小面包和一瓶可乐, 现在都快要饿昏了。咱们是先去找地方吃饭,还是先找到招待所放了行李再去吃?”

“咱们还是先找招待所吧?我同学给我的提示里,就有这一条。毕竟从火车站到招待所,是不能叫出租车的……虽然辰国首都和海城港城这些大城市都有出租车了,但是在沁城肯定是没有的。咱们必须得坐公交车……”

“好吧!那就试试咱们的生存能力吧!”

三个外国年轻人操着半生不熟的辰国话,问了好几个路人,才算是找到了车站,跟一大群人挤上了公交车。

这猛地来了外国人小年轻,还一来就是仨,好奇又稀罕的沁城人还是自觉不自觉地给这仨人留了一小块空出来的地方。

而且在快要到站的时候,还会提醒他们。

在图书馆站下了车,三个人又问了一次路,就找到了图书馆旁边的招待所。

刚刚走进招待所,他们就眼尖地看到门厅的玻璃橱窗里贴着的中央日报。

沁城市的重大考古发现,几乎占满了整幅版面。

除了占据着最醒目位置的中央日报,还有好几份其它报纸。

比如辰国周报,山河日报,沁城晚报等等。

虽然都是报道同一件事,但这些报纸的重点又各有不同。

像辰国周报,上头除了配了凤凰骨和龙虫壳的照片外,还配了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根据这些骨头画出来的凤凰和龙虫模样。

而沁城晚报呢,则利用地利的方便,采访了半堆村的村民们和村长,又搜集了附近许多相关的民间传说,连载了它两个多星期,到现在还没连载完呢!

三个人相互看看,都笑了。

他们果然来对地方了啊!

他们都是神奇生物爱好者,也是探险和户外爱好者。

对于神秘和有异国情调的事物,都是沉迷其中,没法自拔的那种。

也正是因为这个猎奇的原因,让他们这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放下对辰国这个东方邪恶贫穷大国的恐惧,不远万里来到了辰国留学。

来到辰国两三年,各人对辰国的印象,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这次辰国的考古发现,在各大电台和报纸上都有重点报导。

他们这些神奇生物爱好者,又怎么可能错过这个热闹。

这不,小圈子内聚会,说起来就一拍即合。

就结伴来沁城市考古旅游了。

“我叫杰克,来自骁国,是首都国际学院的学生……”

“我是黛丝,兰国人,也是首都国际学院的留学生。”

“莫文,芙国人,我是一半的辰国人,首都大学的大三生。”

柜台后的服务员一边登记着信息,一边忍不住多看了这三个老外几眼。

她在招待所上班五六年了,这还是头一次接待外宾呢啊!

这老外长的吧,就是跟辰国人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